全文字,阅读时间10分钟。
《音由心生乐者药也——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马前锋.音由心生乐者药也[D].华东师范大学,.
一、提出问题&研究背景:
1、定义:狭义的音乐疗法强调,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方法和理论流派的应用,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训练有素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要素,三者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是应用音乐这一特殊艺术手段,将其优美协调的旋律、音调和节奏通过听觉等系统作用于大脑等部位,起到良性调节的一种治疗手段,是集医学、生理学、音乐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疗法。
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更倾向于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
2、理论现实的研究意义:音乐疗法对心理学乃至医学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它超越于传统心理疗法与传统医疗之处。与传统心理疗法的区别在于:它以音乐,这种非语言手段为媒介,治疗理念已超越了个人的领域而进入到一个包括了他人,其它生命、天地、灵性及宇宙的更广泛的经验,超越了求诊问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解决层次,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和具有自愈能力、无限潜能的生命体,旨在于帮助一个人恢复其整体意义上的健康。
实践证明,音乐可以治疗神经症、身心疾病及精神病,还可以治疗偏瘫,训练弱智儿童,治疗儿童孤独症,减缓老年人智力的衰退,减轻孤独感,预防退休综合症等。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方法:国外:
在古代,人们头脑中的音乐和治病本来就是一回事。原始人类把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在田间地头,他们也利用音乐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古代人们把音乐与巫术、医术紧密地联系起来,巫术师在治疗患者时,利用音乐与神灵的沟通,让患者直接与神灵接触,使患者获得克服病魔的力量。
在以人文主义思潮为主体的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逐步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世俗音乐也从教会音乐诞生出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品种。
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音乐治疗也获得很大发展。学科不仅局限于音乐的生理学研究,而且越来越相信音乐对于精神性疾病有疗效作用,并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研究音乐对于情绪的干预作用。
现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有约名国家注册的音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在世界上有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
国内: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作为养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渐发展为诊病治病的一种手段,而且现在也有关于音乐与人体及其疾病关系的论述和音乐疗疾的实例,频频见于史籍。利用音乐治疗疾病最早见于《内经》,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调治疾病的内容。
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传统思想根据脏腑特点,也可应用五行选乐,以角调式、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羽调式音乐的声波振荡作用分别顺应木气生发、火气上升、土气平稳、金气清肃、水气潜降。
年师从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主席Maranto博士,毕业后医院音乐治疗师的音乐治疗学硕士高天,在中央音乐学院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专门的音乐治疗研究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4、音乐治疗流派体系概况:精神动力学派的音乐:
即兴音乐活动给治疗师更主动的角色来分析和修通潜意识情感,而不像语言分析师的被动角色。这给治疗师的治疗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为这种分析是通过患者无意识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当治疗师和病人共同演奏音乐的时候,这是一种真正地共享的体验,是一种真正地对渴望亲近的满足感。
行为主义音乐疗法:
治疗干预的四个步骤是:行为主义治疗师的目标是确定、改变、计算和观察行为或作为认知或情感的外在指标的行为。虽然当大部分人参与一个行为的训练时会不可避免地意识到,或包含认知和情绪的感受,但是行为主义的方法只承认通过行为观察的途径所获得的认知或情感领域所提供的证据。
操作性反应音乐疗法:
在行为主义音乐治疗中强化物则以音乐为主,音乐的呈现方式可以有四种形式:即时强化、间隔强化、随即强化、组合强化。有关使用音乐作为奖励的研究很多。
认知——行为音乐疗法:
治疗对象并不需要在作出行为改变或新的选择之前一定要对造成问题的原因有所理解。包括暴露疗法、系统脱敏、思维停止、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成年人社会技能、自信心训练、演示、自我观察、角色扮演、愤怒管理、生物反馈、想象以及行为激活等,对于缓解治疗对象的紧张非常有效,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了治疗的费用,适用于焦虑障碍的人群,并广泛地应用在抑郁症、自杀观念的治疗,而认知一行为技术与音乐配合对缓解紧张、促进疗效具有很好的作用。
音乐疗法产生的效果:1、音乐信息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促使边缘系统调节人的情绪活动,往往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亦即感情上的认同),引起情绪反应。
2、音乐信息的刺激可促进身体内啡肽的分泌。
3、人们在倾听过去唱过或听过且比较喜欢的乐曲时,音乐信息作为一种刺激物,会引起听者的联想。
4、心理情绪的变化与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变化是互相影响、互有联系的,音乐通过调节心理和情绪状态,改变交感神经系统或迷走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使心血管、呼吸、胃肠等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
5、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体的特征节律有着奇妙的共通。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通过人耳或皮肤、肌肉、骨骼等的传导,就可能与人体组织细胞自身的“微振发生共振,使人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
6、促进与社会的互动,改善人际关系。不同的音乐不仅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形式,虽然一首歌的歌词可以传达一些具体的信息,但是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交流意义是非语言的。
7、不同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和脉搏的速度、血压、皮肤电位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等。
8、在大脑皮质右侧颖叶有音乐活动中枢存在,音乐剌激通过网状结构提高或降低此中枢的活动水平,与特殊投射系统、非特殊投射系统、心理过程、内脏和内分泌机能、醒觉和注意力等发生影响,协调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间的关系,刺激神经细胞的兴奋点。
声音是一种纵向压力波,其客观物理属性主要有振幅和频率,而其主观感知特性则有响度、音高和音色等,另外音乐还有?风格、节奏、旋律等特征。音色、音调、响度是声音的三个主要属性,故称它们是声音的三要素,除了三要素之外,还有其他要素。不同属性的音乐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二、、实验研究:
实验一:音乐治疗的个性化设计模型
运用音乐治疗,因人、因病考虑,选择合适的音乐,以考虑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本研究建立音乐治疗个性化模型:综合评估个体、音乐、病症、环境等因素的治疗效果。
(1)被试:大学生(2)方法过程:本研究分预备实验和正式实验二个阶段进行。在预备实验中,实施音乐喜好的气质差异调査,为正式的个性化实验设计作准备。
调査法:比较个性差异成绩状况。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
问卷法:选取气质问卷调查,分析比较结果。
倾听法:听音乐。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音乐随即抽取,个性化音乐釆用特制配置的音乐。具体曲目见附表。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查阅了有关心理学著作11部,有关音乐教育学著作21部,有关心理学著作19部,登陆文献资料库、音乐教育网站、中国学术期刊网等。
访谈法:为了对被试背景的理解,需要咨询和辅导。研究问题影响的因素,了解生活、学习中的思想、观点、意见、动机、态度、方法变化,研究中与位被试进行咨询。
(3)、统计分析:被试气质的类型分布
类别
气质类型
人数
百分比
单一
胆汁质
17
4.2
多血质
33.3
气质类型
粘液质
77
19.1
抑郁质
38
9.4
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
29
7.2
胆汁质粘液质混合型
11
2.7
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
41
10.1
复合
多血质抑郁质混合型
14
3.4
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
22
5.4
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
4
0.9
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
4
0.9
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
7
1.7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
4
0.9
合计
13
.0
个性化音乐治疗在干预前后的症状差异比较
评定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躯体化
2.49±1.
1.51±0.
5.
.01
强迫
1.42±1.
1.08±0.
1.
,05
人际关系
1.26±1.
1.09±0.
0.
.05
抑郁
0.83±0.
0.54±0.
1.
.01
焦虑
1.60±1.
1.17±0.
1.
.05
敌对性
±1.
1.86±0.
1.
.01
恐惧
3.89±1.
3.38+0.
1.
.01
偏执
2.51±1.
2.11±0.
1.
.05
精神病性
1.83±1.
1.61±1.
0.
.05
男性化
0.91±1.
0.41±0.
2.
.05
(4)讨论:
通过预备实验,初步证实了个体对音乐的喜好有气质差异,不同的气质类型有音乐的音高、频率、属性、调性、音色(乐器)等差异。另外也有性别、年级、文化背景等差异,同样,根据被试报告,不同的喜好也有效果差异的经验体会。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个性化音乐干预,直接影响了压力应激状况、焦虑感减轻、担忧降低,人际关系、作息时间也有改变,起到了改善压力、减低焦虑的目标。同时,经过个性化的音乐干预,心理症状、生理指标都有变化。
实验二:音乐治疗干预学习:
在本研究里,需要先设计出考察影响学习成绩的问卷,然后使用设计的问卷于音乐治疗的实验程序中。在该研究中将实验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编制问卷阶段;第二阶段是实证研究分析阶段。
第一阶段:
一、被试:大学生
二、方法:选择复旦大学本科生名调研、设计问卷,分发回收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三:统计:
从问卷上来看,第一个因子一~时学习习惯,本研究提出的论题是:X6、X7、X9;第二个因子——与家长、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的关系是否良好,本研究提出的论题是:X13、X14、X15、X16、X17;第三个因子一一考前对自己的期望,本研究提出的论题是:X2、X3、X10;第四个因子——自本研究效能感,本研究提出的论题是:X8、XII、XI2;第五个因子一一心理调节能力,
各个被访者的因子得分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以后,将其标准化,然后用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动态聚类分析。
第二阶段:
本研究根据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借助音乐干预以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减轻压力、以防出现严重的厌学恐考现象,预防考试紧张导致意外状况的出现,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结论。
一、被试:
选择复旦附中自愿参加的学生92人,分别报告为考前感觉有压力者,再实施症状自评量表测试,
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31人)即为实施个性化音乐组,实施前进行气质测试。
对照组(61人)不使用任何干预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随机原则分组,根据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分析,组间没有差异。
二、方法:
实验组实验前后都填写考试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实验前接受气质测试和学习根据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设计,依照气质类型给实验组的被试配置个性化乐曲,每天听30-45分钟,当中根据变化情况调整曲目,一共一个月。实验的过程中,对照组不做任何方式的干预调节。
三:统计:
音乐对各个因子的影响比较
评定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明确的大学目标
0.81±0.40
0.69±0.48
.
..05
家庭帮助
0.92+0.28
0.81+0.40
1.
..05
卷面整洁
1.31±0.48
1.17±0.38
-1.
.04K.05
饮食正常
0.91±0.29
0.81±0.40
.
..05
顺序答题
0.85±0.36
0.94±0.25
-.
..05
四:讨论:
之所以运用音乐有效果,即提高成绩、增强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开拓了人格的领域,分析认为主要是通过运用音乐促进学习、改善人格实现的。
实验三:音乐干预睡眠的实验
一、被试:
被试的性别、专业、年级分布
分类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35
29.7
女
83
70.3
专业
文科
27
22.8
理科
76
64.4
医学
15
12.7
年级
1年级
18
15.3
2年级
5
4.2
3年级
30
25.4
4年级
44
37.3
研究生
21
17.8
总数
.0
二、方法:
所选曲目均为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音乐,台湾出版睡眠曲目。
在实验组的音乐选择上,根据测试的气质类型配置曲目。
咨询指导也包括对个体的恢复状况进展的了解,听音乐背景考虑到环境光线、地点、音量调试等环节。
三:统计: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睡眠状况差异
评定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早醒时间
2.05±0.
].26±0.
2.
01
惊醒次数
2.61±1.
0.38±0.
1.
.05
磨牙次数
1.49土0.
1.±0.
0.
.05
入睡时间
2.±1.12
1.±0.
2.45
.01
说梦话次数
1.33±0.67
1.07±0.
0.
.05
睡眠时间
4.63±1.69
6.85±1.76
4.35
.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差异比较
评定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躯体化
0.83±0.
1.90±0.
■6.
.05
强迫
0.52±0.
1.25±0.
-3.
.05
人际关系
0.55±0.
1.23±1.
-3.47】
.01
抑郁
0.38±0.
0.69±0.
-3.
.01
焦虑
0.83±0.
1.29±0.
-2.
.05
敌对性
1.33±0.
2.23土0.
-4.
.
恐惧
1.44±1.
3.45±0.
-10.
.
偏执
1.58±0.
2.15±1.
-2.
,
精神病性
1.05±0.
1.44±0.
-2.
.01
男性化
7.81±0.
0.48土0.
-3.
.
四:讨论:
在本研究中,配合咨询、疏导和被试的疑惑使用音乐,注重对失眠问题理性分析原因、平静心态解决分析、而树立面对失眠勇敢面对的态度。借助音乐有利于疏导和产生理性分析,帮助被试找到失眠的原因。本研究实验设计时,在音乐辅助作用下,帮助被试从以下方面入手探索失眠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的参考办法。
实验四:音乐治疗的危机干预(自杀)个案研究
一、被试状况
上海某大学一文科系本科专业学生,女性。曾三次跳楼自杀,均未遂。开学校时候成绩先好、后下降。心里想减肥(事实上并不胖),吃减肥药但拒绝承认。哭诉频率为3天一次,每次5分-1小时不等。存在问题主要是和同学、老师关系僵化,天天沉浸在自怨自艾、攻击泄愤之中。情绪极度低落、抑郁,拒绝接受治疗。他曾对老师和前来探望的朋友谈论过自杀的一些问题,并说过诸如“我没什么希望了”、将”报复才心甘、“真想死了算了”之类的话(心理矛盾、犹豫不定)。
二
、研究目的:
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咨询疏导帮助被试分析自杀的原因,解释内心的疑虑,消除对生活的恐惧,进而恢复对生活的信心为干预线索。
结合个案的实际状况,发挥个性化音乐的作用,让个案逐步清楚自己的原因所在,在处理环境的应激事件上,提升处理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内矛盾和应对处理的交互中,将提升个案的心理素质作为重点,建立自身的调节系统。在音乐治疗中,合理安排歌词音乐,能够有效给被试提供暗示和线索作用,利于患者疏导和理清思路。
三、研究设计:
经过气质类型测试,被试为典型抑郁质气质类型。
根据被试的气质类型和兴趣报告,一共设计匹配七首曲目。
釆取咨询周期为,正常一周咨询一次,根据被试要求再调整。
咨询时听配置音乐45分钟,业余时间听音乐配合,要求不低于30分钟。
如果被试配合,不影响效果,也釆取其它的实验方法(如谈话法,在本实验研究中,没有釆用多导仪测试检测生理指标;在见面咨询时候,多为哭泣吵闹场景,没有进行心理症状自评测试)。
四、结论:
音乐治疗配合心理咨询了1年半,
被试在外显行为上表现为激动性行为减少,攻击性程度降低,抱怨减少,哭的次数减少,主动来电话、短信寻求帮助的数量增多。
反映了使用个性化音乐咨询治疗中,个体的适应能力增强、素质提升的内涵。
三:讨论:
本论文研究设计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通过外显行为改善、心理水平提升、生理指标的变化验证了该模型。又在此基础时做了三项实证研究,进一步使用模型运用于实际领域。
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也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健康保健、认识自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提出,丰富了心理咨询、辅导、治疗的方法和视角,同时为认识个体的意识领域、进一步了解自我提供了合适的途径之一。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是实施治疗的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形式,也即音乐的力量和价值正在于它的非语言的内涵。音乐的这一交流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语言的努力归于失败时,音乐可以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动力;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情绪交流,达到非语言交流和治疗的目的。
个性化音乐治疗也有其局限性。音乐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不能代替其它的治疗方法而只能和其它治疗方法相配合。特别是在治疗身心疾病方面,音乐疗法作为辅助疗法,配合其它方法,可以发挥好的效用。
本研究实验设计严密、方法严谨,从个体性类型、病症类型、音乐属性三个纬度验证了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操作模型,在初步的研究中证实了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学习减压、改善睡眠、危机干预三个实证研究的结果反映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和在实践领域推广的现实意义。
坚持好好学习
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君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倪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