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三伏天这一个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一个月气温高,阳气旺盛,人体皮肤毛孔松散,气血充盈,以至于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利用三伏天借助外界的阳气和药方调理身体,能够在一年中最大限度地祛除湿寒,从而减缓冬天多发疾病的发作,这是冬病夏治的精髓。“中医之所以在三伏天治疗冬病,看中的就是伏天的‘热’。
一、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听起来差不多,但是后者比前者要难治许多,前者是一个热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而后者则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疗程会长一点。
两者的症状也不同,风湿性关节炎痛的是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而且是热痛、红肿。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的则是手、腕、足等小关节,早期一般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更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
无论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里面都统称为“痹证”,其原因主要由于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为痹。
对于风湿病来说,一方面夏季来临,阳气充沛,外界风寒之邪大为减少,症状相对减轻。另一方面夏季湿邪较重,又增加了人体感受湿邪发为痹证的机会,所以风湿病患者在夏季既要抓住时机,积极治疗,又要提高警惕,预防患病。
二、颈椎病、肩周炎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退行性病变后,累及周围脊髓、神经根、血管和软组织,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包括慢性劳损、外伤、不良姿势等:
1.长期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2.外伤可以直接引起颈椎病。特别是外伤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一旦车祸时脖子被猛击、向前冲,就会有颈椎关节的错乱,引起颈椎病;
3.不良的姿势是引起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得颈椎病,就是因为姿势不好,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睡在高枕上、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都属于引起颈椎病的不良姿势。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一定程度上和颈椎病类似,大多是姿势不良引起的,肩周炎的特点是肩部活动受限,好像手臂被粘在肩膀上了,不能抬高不能往后升。
归根结底,这两个病都是因为人年纪大了或者姿势不当造成颈部和肩部气血运行不畅。“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颈部血液循环加快、肩关节韧带肌肉变舒展、神经复苏活跃,正是治疗骨伤病的最佳时机。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带走骨头软组织附近的“垃圾”,消除骨刺、水肿和炎症。关节、韧带、肌肉变舒展,有利于骨关节的复位;神经复苏活跃,有利于疼痛、发麻的消除。
三、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适合冬病夏治,但鼻窦炎不适合。很多人分不清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其实两个病的范畴不同,症状也不同:
过敏性鼻炎常呈突然或阵发性发作,但症状消失也较快,发作的时候鼻内奇痒,会连续打喷嚏,有时还伴有咽痒,眼痒等;
慢性鼻炎的发病则比较缓慢而持续,症状消退也很慢,发病时表现为鼻塞、流涕,还常伴有头昏、头痛等症状。
“从西医疾病范畴来说,过敏性鼻炎其实也可以算作慢性鼻炎的一种,除此之外多为鼻窦炎。如果是鼻窦炎,做冬病夏治治疗是几乎没什么效果的,因为冬病夏治适合的是虚寒体质的人。”
冬病夏治比较适合的是慢性鼻炎中的过敏性鼻炎,尽管它并不都在冬季发病(最常在秋入冬、冬入春时发作),但过敏性鼻炎患者体质正是以寒、虚为主,遇冷易发病,所以过敏性鼻炎也被看作是冬病。
四、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说出来的病”,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医学上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黏膜炎症。
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降低等。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慢性咽炎,这个疾病可以引起长时间的咳嗽,诱发肺、心、肾等疾病。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肾炎等,这点需要注意。
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咽炎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职业上看,老师、售货员、推销员、播音员等咽喉炎的发病率比较高,所以说咽喉炎是“说出来的病”是有一点道理的。现在,患咽喉炎的儿童也不少,喉咙长期红肿容易发炎。
五、哮喘
调查显示,哮喘冬病夏治治愈率高
哮喘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如果直系三代亲属中有人得哮喘,孩子得哮喘的概率就会增加;还有,大多数的哮喘病人是过敏体质,碰到过敏原就有哮喘、皮炎等一系列过敏反应。
不少哮喘病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到冬天,哮喘反复发作,症状加重;到了夏天,症状明显减轻。哮喘“冬天重夏天轻”正是它作为典型“冬病”的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哮喘是身体虚症导致的疾病,宿根为“痰饮伏于内,胶结不去”,病人往往有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因此一旦气候变化、感冒风寒淋雨,“宿痰”为新邪引动,脏腑为外邪侵入,就会引起发病。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调节身体免疫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过敏的症状,从而缓解免疫力异常的过敏性哮喘。
要治好哮喘,应该在夏季阳气最旺、人体气血经络舒畅、皮肤腠理宣泄时抓紧治疗,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让人体备足阳气,到冬季时才不易被寒邪所伤。
六、胃痛
慢性胃炎、胃溃疡适合冬病夏治。许多成年人都有胃痛的毛病。胃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疼痛剧烈。慢性胃炎起病较慢,疼痛隐隐。
溃疡疾病疼痛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食后三小时发作,进食后可暂时缓解。
胃神经官能症,多在精神受刺激时发病,没有固定痛点。
胃痛的原因分三种: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或偏嗜辛辣,湿热内郁;心情不好,导致气郁伤肝,气机阻滞,横逆犯胃;疲劳过度后,脾胃虚弱,也可导致胃痛。
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最适合在夏天治疗。
七、冻疮
冻疮多发于长江流域,冻疮,医学上认为是由于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或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组织损伤,症状是又红又肿,时痒时疼。
长冻疮与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密切有关,多发于温度低、湿度大的长江流域,尤其是长得“水嫩嫩”的女性和小孩子,皮下细胞含水量多,容易被冻疮盯上。冻疮经常是“一年生,年年生”。这是因为生冻疮的部位,血管结构发生改变,比其他地方的皮肤更脆弱。
从部位来看,手、足、鼻尖、耳朵和面颊等处比较容易长冻疮,因为这些地方是人体的末端部位,血液供应比较差。一到冬天血管一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就长冻疮了。
民间流传一些治疗冻疮的办法,比如用生姜揉搓、用西瓜皮擦、热醋擦等,这些办法都是促进血液循环,只能起到预防作用,没有治疗效果。患了冻疮的皮肤非常脆弱,千万要小心不要擦破皮肤,否则反而引起皮肤溃疡。
长冻疮的根本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冬病夏治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一般冻疮患者都是阴虚体质,遇冷气血淤阻形成冻疮。夏季天气炎热,寒邪渐衰,病情暂愈,在这种机体反应性最佳的时候治疗,非常利于促进冻疮的不再复发。
八、顽固皮肤病
顽固性皮肤病很多都是冬季发作厉害,因为冬季皮肤干燥,很多时候容易反复发作,如银屑病(牛皮癣)等。
冬季阴气上升到顶点,人体受寒气侵袭,往往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银屑病患者体质这时期也处于低潮,加之东北冬季漫长,日照时间短,老百姓又有猫冬习惯,户外活动严重不足,因此,这一时期接受外界治疗的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
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气温升高、光照充分,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这时治疗银屑病,能最大限度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九、痛经
虚寒性痛经最适合冬病夏治
痛经是指女人在月经来之前,或月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或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
痛经的病因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分三种情况:
一是常常由于经期受寒饮冷,寒湿伤于下焦(腹腔脐以下部位),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夏天经常吃冷饮,西瓜也吃冰的,这种情况引起的疼痛比较剧烈,但痛的频率不高。
二是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血滞于子宫。如果心情不好,精神压力太大,会导致肝郁气滞。
三是体质虚弱,或肝肾不足,孕育过多,精血亏损。体质上的虚寒,一般会在经后疼痛,治疗时间也会比较长。
焦医院
医院简介
★医院焦作分院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医学会副秘书长单位
★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医院★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焦作医院
★医院
焦医院是以保守、微创专业治疗疼痛医院。河南省疼痛界知名专家、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医学会秘书长张志俊作为我院学术带头人,他在疼痛治疗上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微创介入技术(如椎间孔镜、射频、激光、臭氧等)完美结合,尤其擅长保守、微创介入治疗颈肩腰腿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头痛等各类顽固性疑难痛症。
医院引进了高端专科诊疗设备,拥有德国椎间孔镜治疗系统、射频治疗仪、三氧发生器、超声波治疗仪、中药熏蒸仪、神经治疗仪等多种先进治疗设备。
精医济世,俊者仁心!努力做老百姓看得起病,医院!
咨询
医院院址:山阳建国饭店南50米焦医院
乘车路线:乘18/26/29路公交到工商银行下车即到焦医院;乘3路/4路/5路/7路/9路/10路/12路/28路/33路/37路/38医院下车向东米南行80米路即到焦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