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高一数学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的学习,新高一同学如何学习才能尽快、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呢?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明显提高。会有少部分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具体表现为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家长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初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会大量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习开始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导致数学成绩分化。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会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加强与同学的讨论,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多问、好问。
数学成绩与初中产生较大的落差。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可能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9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可能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家长也会特别有压力。
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地区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对高中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能听懂,做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思想上有所放松,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还有部分智力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会使得考试时丢分严重。
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高一的主体内容函数知识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思想更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利器,学好函数对整个高中数学都很重要。在高一开始时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非常重要。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要求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方可提高学习成绩。以下是学习方法和要求: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疑答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要安排合理。计划要切实可行,要请家长或同学帮助监督。
学会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疑问部分做好记号,上课时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课堂学习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会知道详略适当的地方,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选择性地做笔记,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学会复习,才能有效记忆。通过反复阅读课本,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及时完成作业,学会独立思考。能够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名高中学生最终达成的素质。
在预习、听课、独立作业、课外练习过程中都会暴露出对知识理解的疑问、对解题思路等的疑问。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时订正做错的作业,对出错之处,请教老师和同学,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
通过课本、课外辅导资料、学习笔记,每一周的周末对一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类比、概括,通过每周小结、每月小结循环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
仅仅有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课外学习的范围,包括完成课外补充练习、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通过老师、高年级同学或互联网交流学习心得等等。它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能够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和发展正确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由于高一新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的熟练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要通过知识与方法的不断学习,结合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高一数学是高中学习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这个阶段的砺炼,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前方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只要增强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