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笔者在儿科门诊发现,前来就诊的小朋友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因为反复咳嗽,反复医院的。
这些以前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不被重视或者是不那么多发的症状,在假期都纷纷被家长重视,带过来就诊了。下面通过两个真实的病例来认识一下这个奇怪的“毛病”。
病例一:6岁的辰辰,已经咳嗽超过1年,时有时无的,每次咳嗽也不严重,在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咳嗽又消失了。也曾经在耳鼻咽喉科诊断为“慢性咽炎”,也服用了很多治疗咽炎的药物,但是始终不见好转。平时上学期间也不是特别明显,暑假在家,咳嗽却逐渐加重明显。
病例二:10岁的毛毛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成绩优异。最让家人担心的是:放假了,毛毛最近眨眼睛却越来越严重了,说话的时候,看书的时候不停的眨眼。在眼科诊断为“结膜炎”滴了很多抗生素眼药水,非但没见效反而最近出现了耸肩等,妈妈的心里也越来越着急。
其实,他们都是属于同一种疾病——“抽动障碍”。而且这种以发声抽动和眼肌运动抽动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和“结膜炎”,而在耳鼻咽喉科和眼科反复就诊,但是收效甚微。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家长就会问:什么叫“抽动障碍”呢?
依据可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IV-TR)和《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III),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这样定义的,它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确切的发病是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一般是指,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抽动障碍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共患病复杂。起病年龄2-21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抽动的临床表现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根据抽动的发生多样性,分为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病例一就是属于发声性抽动,病例二属于运动性抽动。
通过上面的阐述,什么是抽动障碍是弄明白了。看来这个病也并非是那么简单的。接着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来了:抽动障碍有什么危害吗?是不是像有些家长认为的那样,长大就好了呢?
不是这样的,近年来抽动障碍除了抽动本身造成患儿的极大困扰外,它的共患病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北京白癜风治疗技术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