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区服务中心张雅丹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情绪管理魔法师小组
(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三)小组对象:登良社区二至五年级学生
(四)社工姓名:张雅丹
(五)小组背景: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情绪也会影响人的一些认识和行为。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理性的情绪使人积极主动,人际关系更好,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信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儿童处于学习发展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心理健康的成长,正确的情绪管理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本社区结合暑期服务,开展为期7节的“情绪管理魔法师”小组,共吸引16名社区二至五年级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情绪管理小组,让儿童正确去认识情绪问题。
二、小组介入策略和服务目标
本活动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中的小组进行开展,运用情绪ABC理论,带领组员探索-认知-学习情绪,小组中社工运用沟通与互动、间接干预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家庭作业)等,利用小组影响来间接影响和改变组员,让儿童正确认识情绪,针对不同情绪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三、小组理论
情绪管理(Emotion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四、小组服务介入过程
(一)小组计划
(二)小组发展状况
小组初期,组员间不认识,不太参与小组的分享环节,情绪化明显。通过游戏环节后,组员间增加了互动。在此次小组中制定小组契约,小组契约的内容也是由组员提出,社工进行补充。
小组中期,本阶段主要有小组的发展和小组的成熟两个分阶段。随着小组逐步的深入,组员从不愿意分享到主动去分享生活中跟情绪相关的事情,而且对情绪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并且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现场演练。发挥组员的潜能,培养小领班,小组逐渐成熟稳定。在中期阶段,小组气氛比较融洽,组员间也更具有凝聚力,组员参与热情较高,组员间逐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掌握情绪管理的知识。组员和社工之间的沟通较多,特别是在游戏和情景模拟环节。
小组后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后,组员间对于自身的情绪状况以及情绪管理方法的掌握较为成熟,并在其他组员提出自己日常生活中面对愤怒情绪的做法时,也会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
五、小组评估
(一)情绪管理小组帮助提高孩子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的能力,促进社区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组员对情绪知识的认识程度,根据小组意见反馈表的结果,组员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情绪的不同特点。并通过小组中情绪知识的讲解,由故事引申出情绪的特点,并通过情景模拟加深组员对情绪管理的了解。
六、小组反思
在小组活动中社工运用了专业的价值观和技巧,并体现了专业的态度对小组成员表达了平等的尊重和接纳,在小组中运用倾听、澄清说明以及引导谈话和游戏控制的技巧。
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的定位和作用不同,只有发现和利用好不同组员的优势,才能让小组更快的成长。在每节小组开始前,社工选出一名较为积极主动的组员进行活动的协助,发挥领导的作用。
在小组中,社工注重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在每次作业上都要求组员进行课堂分享,刚开始组员显得较为被动,到中后期阶段,组员都能主动的去进行分享。
七、督导评语
情绪无好坏之分,在小组带领过程中促进组员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针对年龄小的儿童开展的活动,设定纪律“教练”,赋予组员身份,在小组开展过程起到协助作用。本小组的整体素质良好,各类游戏的分享很有意义。
八、作者简介
张雅丹,女,年毕业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现任职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区服务中心,于南山登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家庭领域工作。
张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