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练了快三个月的正念书写,最近的感受是,我对多巴胺更有抵抗力了。
这真是一句怪话,为什么不欢迎多巴胺呢?多巴胺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吗?
这大概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多巴胺常常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多巴胺不生产快感,也不代表快乐,它的本质是奖赏,是一种正向反馈,是快感的搬运工,是让你拥有了第一次之后还期待第二次。
在现代社会,多巴胺如同空气一样易得,你不吃糖不喝酒不用咖啡因不吸毒,你就几乎是个圣人了,但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你就还是拥有了上瘾的可能。
试想一下,每天花二十分钟,放下手机与自己独处,专心去感受你的呼吸、身体和思想——你会在第几分钟的时候开始难以忍耐,想拿起手机赶快刷一刷?当你终于拿起手机的时候,你的多巴胺就开始提供奖赏了,你的心率会上升,你会期待和兴奋,你甚至会忘记你原本想着的事,思想跟着你看到的内容不断跳跃。
刚开始练习正念时,我就是难以平静下来,不到十分钟,我就开始想,还有多久结束呢?甚至开始走神,回忆我放下手机前看到的内容。
以心理诊断的标准来看,我多少具有成瘾症状:会一直有寻求满足的念头和行动,当多巴胺缺乏,我会感觉难受,坐立难安。
多巴胺并非越多越好,当我们越来越适应那些高奖赏的行为,因为大脑会迅速获得大量多巴胺,激活我们的愉悦回路,使我们感觉愉快,但大脑会逐渐适应大量多巴胺的存在,越来越不敏感,愉悦回路将越来越难激活,需要不断增加多巴胺的供给,大脑才会有反应。此外,长期过多的多巴胺也会使奖赏回路与前额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变弱,表现出来就是我们越来越难自制。当你拿起手机,看第一个搞笑视频时,你获得最大的快感,而在几十个视频之后,你只是难以停止搜寻可能得到多巴胺的可能,驱动你一直刷几个小时的,并不是快感,而是对快感的渴求,或者说焦虑。
看到这,你大概可以理解,快感和幸福并不是一回事,快感是“这感觉很好,我想要更多”,而幸福是“这感觉很好,我满足了,不再有更多需求了”。快感往往是短暂的,转瞬即逝,而幸福感的余晖则很长;快感令人兴奋,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提高心率,而幸福感会让心率降低,感觉平和;快感可以通过物质(糖、咖啡因、酒精甚至毒品)激活大脑的愉悦回路,幸福不能通过物质实现;快感会成瘾,而幸福不会。
当人们将快感等同于幸福时,就会不断增加多巴胺,而这种行动实际上反而降低了幸福的可能性,因为多巴胺的增加抑制了血清素,后者是带来幸福体验的重要神经递质,当血清素水平过低,易怒、抑郁、厌倦感、焦虑、疲劳、慢性疼痛、睡眠障碍都会增加。一直追求快感,反而会让我们更不幸福。
反过来,要增加血清素,就需要抑制多巴胺,这常常意味着要断开那些带来高奖赏的行为,很难做到。Easyway好走,Rightway难行。
断开高奖赏行为,并不需要与世隔绝无欲则刚,每天抽二十分钟正念就可以。
我从10月初开始练习正念书写,至今三个月,正如一开头所说,我明显感到自己对多巴胺的抵抗力增强了。正念被认为可以有效抑制多巴胺、增强血清素和改善控制力,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的显示下,正念中前额叶皮层受到了激活,皮质醇受到了抑制,这提示着人们可以通过正念增强自我控制和降低压力。
为什么讲了一堆大脑与正念的科普,一方面这是如今科普的趋势,人们要看到硬科学才会信服,另一方面,我不希望人们因为“冥想”源自宗教而对正念有偏见。在心理咨询行业工作了这么多年,我多少了解人们对于一些心理工具的看法。质疑和轻视是很常见的,或者觉得懂得知识和原理就够了,把这当做增加自恋的资本,而很少真正去信任和使用那些工具。
就拿我练习用的21天正念书写行动营的工具来说吧,看起来平平无奇,你大概会想,“哦,简单,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我也能想得到。”但能想到,或是知道,远远不够。这些工具发挥效用主要就是它们是建构了一个新的稳定和日常,以帮助人们对抗自动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
这些心理工具也是咨询师常用的工具,大多数受了专业训练的咨询师都能掌握其中至少一项工具。
认知行为疗法(CBT),在咨询师的实践中,它主要是一种谈话治疗,步骤大概是,①理出你生活中感到烦恼的情况,包括离婚、生病、抑郁、焦虑等等,②觉察你对这些问题的想法、情绪和信念,③找出其中消极的不合理的部分,识别你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④重建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了解你对问题的看法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对所发生事情的不正确理解。
看起来原理很清晰,很简单,对吧。在心理咨询中,它是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项工具。人们自己也可以练习,不过难处在于,正确觉察是很难的,很多人已经和自己自动化的思维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了一辈子,很难立刻挑战它们,并建立一套新的模式,这需要持之以恒的与自己对话。
正念认知疗法(MBCT),则是将认知疗法与正念减压法结合起来,正念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和识别自己的感受,而认知疗法则帮助人们打断自动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帮助人们回顾自己的想法,不陷入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中,人们既不需要逃避自己的问题,又不会沉溺其中,可以释放自己负面的想法,而不会任由它们滋生出情绪,并进而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应对机制。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坚持MBCT与坚持服用抗抑郁药一样有效,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平均而言,MBCT被证明可以使患有抑郁症的人的复发风险降低近50%,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学历或婚姻状况如何。”
积极心理学,如果说很多心理工具都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