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轻微的不适应时,就会产生微弱的情绪活动,这就是“心境”(mood)。心境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分,它们是第一级的情绪,也称“情感”(affection),分别由令人喜欢的事物和令人不喜欢的事物引起。至于什么事物令人喜欢,什么事物令人不喜欢,则取决于个体的兴趣。有的人喜欢萝卜而有的人喜欢白菜,有的人喜欢娱乐而有的人喜欢做家务,这就是兴趣的个体差异。另外,兴趣的差异还表现在: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兴趣狭窄。兴趣广泛的人喜欢的东西多一些,心情也愉快一些;兴趣狭窄的人喜欢的东西少一些,心情也不愉快一些。
令人愉快的事很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也不少,如工作生活中的千头万绪、操心日常的生活开支、交通阻塞、同学拌嘴、邻居争吵等,统称“困扰”(hasseles)、烦恼或“微应激源”(microstressor)。
早在年,卡森就已经对“烦恼”做过系统的研究。他从种烦恼中精选出种,分成五类:(1)人类行为,占59%;(2)非人类的事情和活动,不包括衣服,约占19%;(3)衣服和衣着方式,约占13%;(4)人身上可变的物质特点,约占5%;(5)人身上不变的物质特点,约占4%。表3-1是一些具体烦恼的平均分数(最高30分,最低0分):
表6-1烦恼
烦恼男女
一个人对着我的脸咳嗽28..3
看到或听到一个人残暴地虐待动物28..3
垃圾的气味24..5
我开汽车时同车的人告诉我怎样开法23..5
看到人剔他(或她)的牙齿15..3
看到女人当众吸烟16..3
舞伴靠我太紧6..3
在公共场所乞丐向我要钱14..8
看到40岁以上的女人留短发10.58.3
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烦恼,烦恼有八万四千种之多,称“八万四千尘劳”,但正规的说法是二十六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把宇宙万有分为五类一百种,称“五位百法”,包括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心所法又分为遍行五种、别境五种、善十一种、烦恼六种、随烦恼二十种、不定四种。六种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二十种随烦恼是:愤怒、仇恨、结怨、奸诈、虚诳、欺骗、倨傲、迫害、嫉妒、自私、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二十六种烦恼中,“贪、瞋、痴”是最根本的烦恼,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称为“三毒”。贪即贪欲,贪爱,贪婪;瞋即憎恨;痴即愚痴,愚昧无知,也称“无明”。
许又新列举了二十种烦恼:(1)说话老干咳,罗嗦;(2)同室的人把东西乱扔一气,或者,刚扫过地他又给弄脏了;(3)一同办点事或出外的人行动迟缓;(4)孩子胡闹;(5)坐在椅子上老来回摇;(6)挖鼻孔、抹眼屎、挑牙缝;(7)在人群中被挤或被踩;(8)排队时有人夹塞;(9)看见附近一个邋遢孩子没人管;(10)说话带外地方言且口齿不清;(11)来客老不走;(12)在公共汽车上吃瓜子;(13)把脚踩在我的椅背横木上;(14)坐着腿老颤动;(15)不公平的议论;(16)敲钉子一锤打在手指上;(17)没个准时间的等候或排队;(18)手指老敲桌子象打鼓一样;(19)售货员态度不好;(20)星期日邻居吵架。
白癜风如何根治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