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太极运动处方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康

一、恶性肿瘤的危害

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报告》中,对我国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报告》指出,根据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死亡率为.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数据经标化处理后,肺癌等恶性肿瘤死亡率较十年以前相比,仍有所上升;并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男女性人群中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亟待提高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长期生存的数量正逐年增加。中国抗癌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有些常见癌症,如早期乳癌,其五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下来,并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他们期盼生存,渴求较高的生存质量。因此,改善癌症患者自身生存质量就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社会需求,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多种因素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癌因性疲劳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因素。癌因性疲劳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除肿瘤本身引起的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改变可导致癌因性疲劳外,各种肿瘤治疗方法诸如放疗、化疗等均可加重患者疲劳程度,降低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80%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可出现早期疲劳,而30%的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疲劳仍长期存在。胡秀娟等对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症状中,疲乏属于程度最重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因性疲劳不同于一般性疲乏,其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通过休息不能缓解,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寻求有效的干预放疗疲劳的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等阶段可出现心理危机,包括不同疾病的心理反应和患病前后所致的情绪障碍,其中抑郁、焦虑性障碍比例高达70%。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可加重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并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恶化等,导致生活质量降低。邹建军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癌症患者情绪的因素,结果显示体能评分和疼痛程度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

三、运动对恶心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

运动可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提高,而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对躯干活动也有调节作用。同时,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使机体能够较好的适应各种因素造成的应激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存质量定义为某个人在4个基本方面均获得满意的功能状态,即社会、心理及精神、职业、躯体等4方面。就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来说,应采用专家指导下的系统抗癌指导和群体抗癌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家庭角色恢复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在综合干预的内容中,即包括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措施中,即可针对患者不同身体状况,辅以适量的有氧运动。

目前癌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与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手段,而少有系统、有针对性的替代疗法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理机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诸多关于癌症的运动治疗方面的研究发现,运动疗法的不断地改进和应用能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信心。尤其有氧运动,其可以成功地用于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种类的癌症康复阶段,对于癌症的康复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

有氧运动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劳症状,同时,也可帮助其抗拒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可见,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两大因素,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郭银谋研究发现,适量小强度耐力性和力量性等训练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Dimeo等研究表明,对于癌症恢复期的患者来说,增加有氧运动锻炼可以减少患者疲劳感。岳江山和阎守扶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等角度综述了有氧运动对癌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总结发现有氧运动可用于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种类的癌症康复阶段,对于癌症的康复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

首先,在生理方面,可帮助癌症患者改善身体成分,减掉多余的体脂和增加瘦体重;可促进机体吸入更多的氧以加快新陈代谢的调整;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第二,在心理方面,可帮助促进心理压力的转移,自尊感的增强,生活自主性的提高,疲劳、焦虑、沮丧等情绪的改善,以及异常心理状况的减少。因此,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和改善癌症的不适症状,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理机能;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培养战胜癌症的信心。王永亮经过总结文献资料,同样发现有氧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康复手段,在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症相关性疲劳、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太极拳练习可作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康复手段

(一)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传统国粹。其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太极拳主要特点如下:(1)有氧运动;(2)动作舒缓;(3)招式系统,联动全身;(4)强调精神与意识的运动;(5)运动持续率高。

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年间,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并发扬海外。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几代人的刻苦研发,太极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多个门派,结合其本身特点,衍生出多种招式和套路,适合于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群进行练习。太极拳是一种系统的有氧运动形式,每套太极拳招式多样,动作之间承接有序,呼吸之间衔接顺畅,充分调动身体各个生理结构,使练习者得到全身系统化锻炼。同时,太极拳强调精神与意识的运动,对于调节练习者自身情绪等心理因素有极大的帮扶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太极拳的特点符合其对于患病后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调整恢复的需求,是一种适合作为其非药物康复锻炼的系统的有氧运动形式。

(二)太极拳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性训练措施的可行性

1、认知程度高,受众广泛。

太极拳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粹。其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知晓率非常高,在我国民间练习者众多,并且对场地以及经济的要求不高,十分适合于普通民众进行练习。周炜等对肿瘤患者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调查对象对太极拳的知晓率为%,但调查对象对于太极拳的认知较为浅显,对其练习方法和健身原理并不知晓。同时发现,男性、知识层次高者、年龄大于30岁者更加愿意参与练习。

2、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

人体免疫系统是机体的“卫士”,游弋在体液中的各种免疫细胞,跟踪并围歼侵入人体的有害因子,监视并“处理”由正常细胞蜕变的癌前细胞,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赵影和虞定海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发现,太极拳练习对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具有极大的提高作用。

(1)就细胞免疫来说,太极拳锻炼的及时效应非常明显,可促进正向免疫系统的平衡;同时,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调控能力,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是机体对抗肿瘤进行免疫监视的重要成分,它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能力,构成了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的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王晓军研究发现,无运动经历的受试者进行6个月太极拳训练后,血液中NK细胞含量明显提高;同时,针对进行太极拳锻炼的受试者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即刻外周血NK细胞百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可能由于训练后身体循环血量增加以及运动导致循环淋巴细胞亚群重新分配,从而使NK细胞数量增加。短期太极拳运动能对NK细胞产生积极影响,长期太极拳运动研究结果亦如此。李志清和沈茜对平均练习太极拳19.17年的受试者研究时发现,长期坚持练拳对免疫系统形成良性刺激,可提高机体免疫监测能力。

(2)就体液免疫来说,实现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除可以直接对抗相应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外,还能诱发多种免疫反应。诸多研究已经证明,太极拳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体液免疫水平及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侵袭的能力,对人体自身的稳定和免疫监视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在生理和心理因素方面提升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效果。

太极拳符合现代康复原理,作为一种临床辅助疗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什么时间好
白癜风会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bjhl/99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