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自小性格活泼,爱好广泛,大一时曾参加多个社团“在考研复习的时间里,基本就没怎么玩了,毕竟兴趣不能当饭吃现在就业没优势,还是想考重点大学研究生”
据北京某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廖女士介绍,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已愈发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心病”“最近两三年,找我心理咨询的学生中,抱怨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导致在同学中抬不起头的、抱怨没钱给女朋友买礼物的、抱怨没钱和同学出去吃喝的至少占四分之一有的甚至因为害怕被人看不起,不让身在农村的父母来学校探望”廖女士说
“我差不多从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焦虑就业,现在还差应激源一个月就毕业了,工作还没着落”面对记者,就读于青海大学的小伙子黄强一脸无奈
“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然而最近这条流行于网上的“段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挂在嘴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就业、考研和人际关系,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心病”
和李莉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今年年初落幕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报考人数超过180万,创历年之最
(来源:新华网)
就业:贯穿大学生涯的“主题”
每天清晨不到7点,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的大三学生李莉准时起床,背起书包向自习室走去“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就准备考研,已经坚持快一年了”李莉说
廖女士认为,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近年来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调控能力培养,一直是校园管理中的短板,导致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弱,且虚荣心较重最近几年高校生源的逐年减少,已经开始“倒逼”高校建设将重点从规模转移到质量“这是危机更是契机,是高校下大力气抓学生心理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其育人目标的契机”廖女士说(记者 庞书纬)
考研:提升自我还是逃避现实
据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的调查显示,对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除学业和就业外,人际关系已成为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该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因为与室友、同学之间的关系有问题,个别甚至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扭曲
“高校很多专业设置和招生都带有盲目性,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另外大学生常见社会障碍高校现有培养模式滞后,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对接”供职于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多年的王老师说
今年年初,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仅43%的学生认为室友关系“基本正常”,有36%的受访者认为,成功标准单一化、拜金化是导致在校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增大的主因
除就业等压力外,研究生在校期间,基本都已接近婚育年龄,是否选择在校期间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杨英说
黄强的经历绝非个案,据报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空前的69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万人,比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还要多,因此2013年被众多大学生戏称为“最难就业年”,其中外语、法律、经济、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尤其困难
今年以应激障碍情绪反应来,在多所高校相继爆出同学间因琐事不和,最终导致极端行为的恶性事件,被网友怒斥“同窗共读,相煎何急”更有毕业多年的网友戏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多谢当年不杀之恩”
人际关系:同窗间无法承受之轻
2012年9月,黄强和同级学生一道,将生活调整到了“求职模式”“求职的这大半年,每个月开销都在1500元以上,之前的积蓄都快花光了”
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读研的首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占34%,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占9%
在不久前共青团广州市委、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中,有13.4%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长期有较大压力,至今感到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能排解”而在同一调查中,只有4.9%的大远伤病专生、6.2%的本科生和6.9%的博士生持类似观点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黄的期望值一天一天降低:去年10月,留西宁,每月2000元;今年1月,留西宁,每月1500元;4月,去哪都行,每月1500元;5月,有个工作就行……
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