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题榜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二级在许又新教授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三标准中并不包括()A、內省经验标准B、体验标准C、操作标准D、发展标准A本题考查对变态心理学中评估心理健康的掌握情况。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1)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2)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衡量心理健康时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类标准,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选项A的内省经验标准是判断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四个标准之一,由李心天()提出,这四类判别标准是:(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其中,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行为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人感到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称为()A、内感性不适B、疑病观念C、内脏性幻觉D、疑病妄想C本题考查对变态心理学中幻觉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按不同的幻觉感觉器官来分,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昧、幻触和内脏性幻觉。内脏性幻觉(visceralhallucination)的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内脏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是指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疑病妄想是妄想的一种,疑病妄想的患者会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疑病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在态度转变的P-O-X模型中,()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A、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BC本题考查对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转变理论中的海德的平衡理论的掌握情况。该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倾向于朝向平衡转化。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海德提出P-O-X模型来说明他的观点。P(Person)代表个体,O(Other)代表他人,X代表评价的事物。他认为P、O、X三者间有两种关系:肯定或否定关系。海德指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个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若三种关系都是否定,或两种关系是肯定,一种是否定,则存在不平衡状态(技巧:根据负负得正的原理,计算三边的关系,如果最终结果是正的’就是平衡的,否则就是不平衡的)。由于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要比人际联系否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更令人愉快,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态度转变的压力要大于人际联系否定情况下的态度转变的压力。因此,如果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个体会尽可能少地改变P和O的关系而维持态度平衡。三级人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词语杂拌,称为()。A、思维松弛B、破裂性思维C、语词新作D、思维不连贯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各类思维障碍的掌握情况。破裂性思维.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患者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问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称为语词杂拌(wordsalad)。但是,如果语词杂拌不足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区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后者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思维中断的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这种思维中断并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在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巾肯,也不很切题,给人的感觉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适应性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两周B、三个月C、半年D、两个月C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应激相关障碍的掌握情况。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临床上包括:(1)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闹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2)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3)适应障碍(adjuatmentdisorders)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半年)。关于自尊,正确的说法包括()。A、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B、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C、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D、自我意识是自尊的一部分ABC本题考查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自尊因素的掌握情况。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选项A正确),个体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即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因此,增大成功(选项D错误,应该是自尊与成功成正比)和减小抱负(选项B正确)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而影响自尊的因素有:(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参与;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都可以增加自尊;(2)行为表现的反馈,成功行为的反馈可以提高自尊水平;(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有助于增加自尊(选项C正确);(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有助于增加自尊。需要更多历年真题可以扫描下方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