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京一所著名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成。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数量在逐年增多。
大学生抑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据《中华全科医学》发表的研究显示,以某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为15.32%。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的确高于其他人群。
专家介绍说,这些年,前来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有抑郁情绪的学生的确在增多,但这并不表示大学生属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尤其现在广泛开展的心理教育让他们对抑郁情绪更敏感,也明白了在出现抑郁症状后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些都会使人感觉是发病率高发。大学生抑郁和常人抑郁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大学生的身份,这也不是我们治疗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就像女性感冒和男性感冒没有什么区别一样。
7岁之前的心理教育最重要
抑郁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出现抑郁情绪或抑郁症,只是说明当下受到某些因素的诱发。
很多心理咨询流派都很重视孩子7岁前的成长经历,这段经历关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自我认知系统的建立、价值观、爱情观、甚至包括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和了解等。因此,0~7岁期间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人一生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到了上大学的年龄,我们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留守儿童前来进行心理咨询。”我院专家介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他们成年之后出现抑郁或抑郁情绪的几率也较大。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老人往往只关心他们最基础的吃饱穿暖,对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完全没有概念,加上父母陪伴的缺失,他们的心理就非常容易失衡。人际关系是心理状态的外在呈现,尤其进入大学,如果他过去习惯的生活方式在大学中不再奏效,就很容易诱发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积极的疏导,就会发展成抑郁。
当然,童年期以及青春期都会对成年后的心理状态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对新环境、新同学的适应能力。
“我接触过很多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有一些人进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生活环境后,出现长时间不能适应,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才导致抑郁情绪的形成与积压。”专家深有感触。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恋爱、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是抑郁的诱发因素。当人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后,都有可能出现适应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焦虑、情绪低落,如果这时候突然发生一个诱发事件,就很可能出现抑郁。
学校的心理疏导更及时有效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非常完备的心理咨询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专家介绍。抑郁情绪很多人都会遇到,多数情况,我们可以在身边朋友的帮助下就可以排解,即使遇到相对棘手的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学校寻求帮助。
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入学时会有一个入学心理测评,到十月份左右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大学生活适应状况调查”,这些都能够帮助学校、老师发现那些需要重点 此外,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经常通过情景剧、讲座、报刊、主题宣传手册等方式不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专家告诉记者,在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对一辅导则是一个有效的缓冲机制,如果学生出现情绪不佳时及时求助,就可以控制这些不良情绪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需要多 专家提醒,抑郁情绪并不可怕,它只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一种失功能的问题解决方案,更是身体对我们发出的提醒,只要我们及时听到这个提醒的声音,并且积极做出应对,反而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医院心理咨询科,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我已做好准备,珍惜每一次服务机会。欢迎在线、来电、来院咨询。医院恭祝深圳市龙中龙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成为深圳恭祝深圳市龙中龙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成为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