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季
养
生
灸
法
真
谛
怕
冷
就
用
灸
?
非
也
!
刘女士是个中医爱好者,繁重工作之余喜欢养生。最近天凉了,她肩背发凉的老毛病又犯了,整日紧绷难受,而且特别怕风,总觉得凉飕飕的,得用毛巾盖暖了才舒服。忙里偷闲到小区附近的艾灸馆灸了一把,没想到一夜口干梦多,烦躁得失眠加重。
医院治未病中心调理,何希俊主任医师接诊后认为:刘女士的肩颈怕冷属于火郁证,而非寒证,用灸法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真假寒证
病因病机
明明怕冷,却是热证?
中医就这么不可思议!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怕冷是一种寒象,“象”是什么?象就是表现。舌象、脉象都是象。
常见寒象还有喜热恶寒,不易口渴,面色白,四肢易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脉紧或迟。
寒象就是寒证吗?非也。
中医的寒热辩证理论里有真寒和假寒之别。意思是有些寒象确实是寒证,属于真寒;而有些寒象不是寒证,属于假寒。
真寒是由寒邪外袭或是机体阳气衰弱导致,适合用灸法温阳散寒。假寒是由于各种原因阻隔了阳气的流通,使得某一局部阳气不能通达,出现发冷的症状,假寒的治疗需要针对原因,去除障碍,恢复阳气的正常流通。比如说,障碍物如果是痰,就要化痰;如果是湿,就要祛湿;如果是气滞,就要行气;如果是瘀血,就要化瘀等等。
医案探真
治病求本
本案中刘女士的怕冷属假寒,是由于肝气郁滞,阳气郁遏所致,又气郁化火,所以适合应用通络泻火功效的刮痧外治法。刘女士在我院接受刮痧治疗后,背凉明显缓解,人也不那么烦躁,睡眠也改善了。
辨证论治
中医妙不可言
寒热辨证是中医辨证难点之一。举个例子,锅盖没有水蒸气,可能是火太猛,把水烧干了,也可能是没有火,水寒成冰。表象相同,本质不同,中医就这么妙不可言。
何希俊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山市针灸学会会长。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睡眠障碍、脊髓病、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帕金森氏综合征、肌肉病、头痛、眩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各种痛症等神经内科杂病。
邓倩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体质调养、亚健康调养及常见慢性疾病综合调养。擅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症、功能性疾病、心身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免疫紊乱状态、内分泌失调状态、汗证、内科顽病杂症。
文字:邓倩
编辑:何靖霜
审核:何希俊
图文侵删
医院治未病学科组
预防保健科
业务范围
健康体检:现代医学检查,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治未病:健康调养咨询,亚健康调养,传统养生技术治疗
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睡眠及情绪障碍调治
妇女保健:女性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月经失调,乳腺疾病调治
疾病治疗:内科杂病,慢性病调治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8:00至12::30至17:30
周六上午8:00至12:0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