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能像孩童时期一样无忧无虑,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会面对或多或少的压力。你是否有时会突然闷闷不乐,你是否会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而忧心,你能否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维持心理健康。下面就为你普及一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心理健康的一些方式。
01
怎么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七大标准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事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02
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03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适应障碍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3.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04
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所致。
如何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1、坦然面对
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但是当自己心理问题严重时也不能轻视,要适当保持重视。
3、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