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特征问题及对

对全国范围内8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目前存在被动非正规就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就业质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LO)于年提出,是指就业者在非正规部门进行的就业。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具体形式主要有家庭就业、承包就业、兼职就业、临时就业、独立就业、非全日制就业、远程就业等,按受雇情况又可进一步归纳为受雇型非正规就业和自雇型非正规就业两种。非正规就业的灵活性特征使其成为国家促进就业、企业保持雇佣弹性、弱势群体快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途径,国内诸多学者在研究中估计我国的非正规就业规模约在万~1.3亿人之间,占全部就业者的30%~60%,可以说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就业形式。从高职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毕业生势必将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从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转变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基于此,对我国高职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特征与就业质量现状进行分析便十分必要。考虑到已有研究还少有专门对我国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特征进行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将对全国范围内的8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当下我国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与特征,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01

研究数据的来源及主要特征

为调查我国高职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现状,本研究采用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于年6月开展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该调查每2年进行一次,调查涉及应届毕业生基本信息、受教育情况、求职过程、就业状况等就业相关信息,数据详细情况可参考岳昌君等撰写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年》。基于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了调查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选择就业作为毕业去向的样本,共涉及全国范围内的8所高职院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调研名高职毕业生。

基于相关学者和组织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本研究将就业去向为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及就业单位规模在20人以下的或未正式与就业单位签约的毕业生界定为非正规就业,其余就业形式的毕业生则被认为是正规就业。在研究样本中,正规就业者的比例为50.3%,非正规就业者占49.7%,两种就业形式在毕业生中的占比非常接近。就男女比例而言,样本中男生占46.7%、女生占53.3%,女生略多于男生,性别比例较为平衡。

02

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特征分析

(一)非正规就业毕业生的择业特征

1.非正规就业毕业生的客观特征

首先在性别差异方面,高职毕业生中男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为53.2%,而女生为46.6%。考虑到女大学生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目前仍实际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认为这种性别的差异更多地是由主观偏好所造成的,高职院校的男生可能出于对灵活性、自由度等方面的追求主动选择了非正规就业,而女生则考虑到稳定性、风险性等因素更偏向选择正规就业渠道。

其次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方面,为便于研究对比,本研究综合了毕业生的家庭所在地行政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父母学历水平因素,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并基于各因子权重构建了高职毕业生的家庭社会经济指数(socialeconomicindex,SEI)。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0.5,且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1水平上显著,因子解释程度为92.8%,总体说明因子分析效果理想。通过对不同就业形式毕业生的SEI均值进行比较,本研究发现在高职毕业生中,选择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毕业生SEI均值分别为0.和-0.,即选择正规就业的毕业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总体略强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毕业生,但通过T检验可以发现两群体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最后在人力资本水平方面,本研究使用毕业生的专业内学业成绩排名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代理变量,将毕业生的成绩划分为“前25%、中上25%、中下25%、后25%”4个层次,并将排名从高到低赋值4~1分。通过均值比较可以发现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学业成绩均值3.12要略高于正规就业群体的3.08,但两者间差异经过T检验表明并不显著。

2.非正规就业毕业生的主观动机

本研究设置了包含8个选项的多项选择题来调查高职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就业动机。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序为:①有自由的时间62.4%;②工作方式灵活56.8%;③工作单位工资太低19.7%;④对单位的工作不感兴趣10.5%;⑤能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10.5%;⑥工作单位的个人发展前景不够好10%;⑦没有被心仪的单位录用8%;⑧工作单位的福利不够好4.9%。由此可见,追求时间自由、工作灵活的主动性因素是目前大部分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首要原因,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由于无法获得满意的正规就业机会从而被迫选择非正规就业渠道。综合对毕业生客观背景和主观动机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择业以主动选择为主,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被迫非正规就业情况存在。

3.非正规就业结构

在我国高职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当中,灵活就业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占非正规就业群体的74.8%。占比第二位的是自由职业,占17.5%,最少毕业生选择的自主创业形式则仅占7.7%。由此可见,相对低风险、低投入、高灵活性的灵活就业是目前高职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尽管国家在近年来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但在高职院校中将自主创业作为就业方向的依然属于少数毕业生。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的自主创业障碍调查中可以看到,52.4%的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社会关系,而仅有4.2%的毕业生认为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缺乏社会资源的相关支持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下高职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理性认识仍然不足,普遍将创业成功与否归因于外部环境而忽视了相关知识和自身能力在自主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非正规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教育作为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无疑是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by/194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