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成瘾
新闻曾报道:
重庆沙坪坝一名28岁的女子李某因网购成瘾难以控制而选择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挽救回生命。李某几乎每年都要在网上购买数万元的衣物和化妆品。但她收入不高,经常透支信用卡,前段时间因为网上促销活动,她又透支了一万多元,感到无法原谅自己,并难以向丈夫交代,最后选择了自杀。
苏州张女士因网购与丈夫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剁了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原来张女士平时下班后,没事就上网团购,光是“双十一”就在网购上投进了近万元。事发当晚,张女士又坐在电脑前网购,连正在哭闹的女儿都无心理会。夫妻俩为此大吵,张女士冲进厨房,剁了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幸而抢救及时,她的手指被接了回来。
宁波的一对85后小夫妻,正在如漆如胶的新婚期。但妻子网购成瘾,一碰电脑就控制不住。“双十一”那天,她更是从前一夜凌晨开始奋战,直到第二天中午,下了近二十个单子,花费近2万元,而这些钱都是从信用卡中透支的。多次劝阻无效后,老公一气之下告到法院,要求离婚。
那么很多人心理会有个疑惑,自己也很爱买,是否已经出现网络购物成瘾了呢?
01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成瘾”的定义,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何日辉表示,千万别乱给自己盖“成瘾”的帽子。心理学上,“成瘾”要符合以下两个特征:患者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有认识,但却无法控制,内心非常痛苦;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如造成了家庭冲突、妨碍了工作等。有些人因为网购感到愉快,又有此经济能力,也没影响家庭生活,只是喜好网络购物,并不构成“网购成瘾”。那就好好享受购物吧,别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了。只要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瘾”不该被视为病,也就没有必要做医学干预。
02
瘾”的突出特点是患者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却无法自控,强烈的兴奋感和愉悦感是形成原因。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成瘾的机制是某一种物质或者行为,作用于人的大脑奖赏效应环路,导致体内“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短期内大量释放,使人获得强烈的兴奋感和愉悦感。由于这种感觉太强烈,使得体验过的人一直想追求这种感觉,成瘾行为就开始形成。“瘾”属于一种身心疾病,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可跟生活压力、个人情绪、交往障碍、不适应环境等有关。
03
关于网购成瘾。有心理医师发现,它其实和购物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强迫倾向。容易出现网购成瘾的人多是青年女性、青少年。好发因素是内心空虚、对环境不适应、有交往障碍等。他们享受的往往是网购时精神的亢奋和愉悦,但一旦过了这个劲头,发现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且信用卡也刷爆了,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并且网购上瘾者花大量的时间在上网购物上,使得患者更缺乏跟社会的交流,不但自己内心冲突,还容易跟家庭起冲突。因而,有部分成瘾者可并发抑郁症,这是导致自杀的潜在原因。还有的成瘾者本身有其他心理问题,导致了网购成瘾。“成瘾的人还往往伴有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这也是导致成瘾行为容易反复的原因之一。”
04
对于网购成瘾的解释有很多种,结合自身的经历,总结出网购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种情绪的发泄出口:现代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过大,而网络能让人暂时远离实际生活的苦恼,这是对于人们来说网购就像进了世外桃源一样。
●攀比心理作祟:大多数人都有攀比、比较的心理,看到他人有什么自己就也想要什么。
●享受拆快递的快感:越来越多的人反映到自己很希望收到快递的短信,并会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