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睡眠时间好像越来越少了。近日一份报告出炉,指出超8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引起网友热议。
3月1日,《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年青少年平均睡眠时长7.8小时,比年降低0.3小时,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本科生中近七成、大专生中近五成有时会睡眠不足。
早在19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就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6-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年,有47.4%的青少年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年这一比例只有46.4%;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年降低0.3小时。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需要10小时;13至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21至3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31至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6-7小时;71岁以上为5至7小时。
分学段分析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
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相比十余年前,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2至25.2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及高中阶段下滑更为严重,减少40.2至51.3分钟。
但是,现在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的睡眠不足在逐年上升,也意味着青少年的睡眠负债是年年加码。这个问题也许现在看不到严重后果,但数十年或几代人后,后果可能就会体现,不只是人的反应、身高、体重、速度、力量等生理机能降低,而且智商可能会逐步下降。原因就在于,睡眠是一种从出生起就开始并需要充分满足的基本生理需求。
该专题报告建议,以吃好睡好运动好为目标,全面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加大青少年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延长青少年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和增加中小学生运动频率。同时,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相结合,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防治与干预体系、国家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防治与干预帮扶体系。
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期发布对6万余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的线上调查显示,约62.9%的受访者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据中小学生在线辅导平台“作业帮”数据,周一至周四晚上11点后,仍有8.64%的中小学生忙于作业。
“我在门诊一上午看的病人中总有几位是中小学生,而且近年来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说,睡眠问题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学习成绩下降、神经衰弱或抑郁等问题,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失眠无法上学。
睡眠障碍可分为“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对儿童青少年来说,“睡不好”最常见,包括梦行症、梦语、梦惊、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等。“睡不好”的两大诱因是昼夜节律失调和睡眠时间减少,而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
很多人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睡觉前想玩一会儿手机,但是越看越睡不着。专家说,由于一些电子产品会发出短波蓝光,抑制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作用的“褪黑素”分泌,让身体以为还是“白天”,保持清醒、警觉。睡前看手机、平板电脑等不仅会推迟入睡的时间,还可能影响睡眠整体质量,不利于恢复脑力和精力。
睡眠是内在需要,也是内在产生的,不需要摄入其他物质,只需要自我实现和满足就能维持人的生存需要,尤其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仅是需要,而且是刚需。这种刚需其实不需要父母和学校用钱财来购置,如购买食物、衣服、消费品才能满足,而是只需要给予他们一些时间就能满足需求。因此,如果是因为经济等问题一些家庭会对一些孩子在饮食、衣物和消费品上有难以满足的地方,但是在睡眠这个内需上,父母和学校是无需过多吝啬的,欠什么也不能和不必欠孩子的觉。
当然,这个问题的认知的深入还在于睡眠对人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尽管目前人们对睡眠的机理认识并不充分和全面,但是新近的研究已经弥补了这方面的认知。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的试验得出一个结论,睡眠是人们清除大脑产生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机会和过程。如果睡眠充分,有助于排除大脑中的废物,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运转,因而记忆和认知功能会维持正常和提高,提高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天最新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分报告显示,在调查中,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本科生中近七成、大专生中近五成报告有时会睡眠不足。
该分报告于年上半年对名(本科生人,大专生人)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九成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评估显示,超过70%的本科生没有抑郁问题,约90%的大专生没有抑郁问题,造成这一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大专生运用人际支持调控情绪的情况好于本科生。
此外,这个分报告也提醒,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一定比例的抑郁、焦虑等问题不容忽视。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要好好学习,也要好好休息。孩子放学后,要敦促孩子尽早的完成作业。到了晚上才能够早早的睡觉。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休息的时间。
劳逸结合,无论是多么繁重的学习任务,都要注重让孩子锻炼身体。参加运动。强健体魄。平时多带着孩子跑跑步,打球,游泳之类,周六日,或者是节假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爬爬山,散散心。
加强营养。饮食要注意均衡搭配。荤素得当。多给孩子吃水果蔬菜。一些对眼睛的水果类,蔬菜类,补充各种维生素。让孩子在课堂生,能更加集中精神。
孩子本身的课业就比较累了,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增加一些无谓的压力。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要让孩子保存好实力,保持着匀速前进。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劲儿“”使完。
给孩子营养一个和睦轻松的家庭环境。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烦恼,夫妻吵架这种琐碎的小事。最总要的是积极的面对。不仅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家长更好的生活,跟孩子一起成长。
周六日的时候,偶尔允许孩子睡个懒觉。但是不能一觉到中午,那样子,上学的时候,一时不能适应,更加疲惫。偶尔玩游戏,是可以接受的,适当的给孩子他自己的空间。
青少年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因此消耗的能量也比成年人要多。既然大脑消耗的能量多,代谢和排出的废物也多。要有效排除废物就必须进行有效睡眠,这也可能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睡眠时间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欠孩子的睡眠时间当然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一共30条。尽管30条难以条条保证做到,但至少有一些是父母和学校都可以执行和落实的,如家庭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今天不只是要减轻孩子的负担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儿觉,而且还要明确减少和过滤信息技术和娱乐占用孩子们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因此,教育部的“减负令”明确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这个要求能否实现,主要在于家长和学校。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和较高的智商,让孩子睡足觉是零成本的投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学校都可能做到。
??????1-6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1-6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3-6年级英语(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点这里获取辅导资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