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别离》把“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个主题抛在了大众面前,我们暂且不论国外留学的“好”与“不好”,只是提供一个真实的心理案例,希望帮助每个准备留学的家庭做好更多的准备。
《案例回放》我今年17岁,应该是个高一的学生,可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老师与同学,没有坐在熟悉的课堂里时而专注、时而走神的听课了,我“被回国”了......我从小我就被认为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女孩,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班里的头把交椅就一定是我的。我自认长得也颇过得去,由于经常骑自行车外出野游,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被赋予了“阳光神童”的美誉,我很喜欢这个绰号,本来嘛,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一向不是我的追求目标,又会读书、又会生活那才是我追求的全部。爸爸、妈妈对我给予了厚望,我也并没感受到多大的压力,以我平日的水准,出人头地并非遥不可及。我对学习很有动力,倒没想过以后要学习什么具体的专业,只是喜欢那种得到第一时的成就感,也喜欢被别人用嫉妒的眼光热辣辣的盯着,每当这个时候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刚被加冕的女王。爸爸妈妈在我初二结束时就问我要不要去国外完成高中学业,然后顺理成章的挑一所合适的大学继续深造,我的回答当然是“好”,能去一个陌生但听说很棒的国度,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和事情,这是多么的充满诱惑啊!我早就盘算好了,留学的话就去最发达国家,先就读那里排名前位的高中,然后再选一所名校深造,把自己彻底打造成一个学贯中西的精英人物。爸妈很支持我的想法,虽然我们家不富裕,小康而已,而那里前所高中大部分都是私立的,非常昂贵,他们还是咬牙凑出了巨额学费。在经过漫长而复杂的申请准备阶段后,初三的暑假,我来到了梦中的国度。
由于我申请的高中排名非常靠前,云集了来自该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远远不只是学业上的,而是全方位的,能文能武,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体育和文艺科目,而这对在从小生长于只重视数理化,忽略其他一切与考试无关的科目的我来说觉得一下子难以适应,虽然在国内时我经常以全面发展为荣,可仅仅是发展了一下,并不精通,更不会以学习数理化的精神来学习那些在国内的学生看来聊以怡情的东西。对什么都不会的我,同学们报以克制但惊讶的眼光,这种眼光生生的把我隔离在他们的世界外。这个国家的高中是选课制的,你只要在毕业时修完所有的学分就行,至于每年修什么课程由学生自己看着办。天哪,我怎么知道选什么课程,在我的概念中学习不一直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吗?在这下我彻底懵了,一直听说国外的学习是如何如何的轻松,国内学习中等的学生去了国外后是如何的出类拔萃……可我,已经离“出类拔萃”越来越远,“第一”好象已是前世的回忆痕迹。我不想认输,那么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不是来做垫底的,我要做“第一”,可是为什么已经努力了,作业还是完不成,考试还是通不过,那些该死的体育、乐器、艺术类课程统统跟不上,去跑个马拉松,别人都正正常常的,唯独我因晕厥要被送到校医疗站,这真是耻辱,为什么我成了弱者!我越来越封闭自己,开始经常在深夜独自跑去学校的操场默默流泪,开始拒绝做一切作业,开始对偶尔表示关心的同学置之不理,最后,我拒绝继续学习,整节整节的旷课,偷偷的买回大瓶的烈性酒把自己灌醉,躲在被子里发抖抽泣。终于有一天校方找到了我,建议我休学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就这样,崩溃的我回到了国内,开始了心理咨询。专家视角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变富裕了,解决了衣食之忧后,大家把手臂白癜风秋季怎么治白癜风患者可以少太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