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面具理论:经典的心理动力学与后现代理念的结合应用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一词,来源于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结构。人有多个人格面具,人的日常言行、思维方式由人格面具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而决定。
后现代理念:人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寻找资源,而不是着眼问题。
案例:初中女生A,身体健康,无疾病史。自卑,软弱,第一天考试发挥失常,极为焦虑,考试前夜失眠。下午紧急寻求咨询师帮助,希望缓解焦虑,好应付第二天的中考。
A是个看起来镇定的姑娘,绿色的T恤,精神的马尾辫,一坐下来我就给了她这个反馈:我觉得你是个蛮有内在力量的姑娘。A马上反驳我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卑而敏感的。在我的引导之下,A详细的向我诉说了这几天发生的事儿与她的担忧。她觉得她自己的状态非常的糟糕,明天考试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分析:她当下的人格面具为“自卑的A”,传统的治疗理念便是去处理“自卑的A”,让她找到力量,重拾信心,勇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后现代的理念是:寻找“自信的A”)
我开始询问A,虽然她极大多数时间是自卑的、焦虑的,什么时候是自信的呢?A想了很久说很少很少,想不到。在我的持续鼓励之下,她说想不起具体的是哪件事儿,但是她还是有自信的一面的。我让她观想,“自信的A”(后文简称B)是怎样子的,并描述出来具体特征。“眼神很自信,嘴角会忍不住的泛起笑意,白色T恤,黑色裤子和运动鞋。”我说,你可以把你心里的疑问问问那个B,看看B会怎么回答你。问题经过整理罗列如下:
A的问题
B的回答
我的反馈
我这么焦虑,我明天考试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的,放心去考,一切都会过去的。
这种时候接受失败原来会让你更自信,考试更容易发挥好
你是如何变得这么自信的呢?
因为爸妈给了我适度的关心,温暖却没压力
原来你这么敏感脆弱,是因为你父母太关心你了哦?
你为什么不焦虑,不担忧。
我也焦虑,我也担忧,但是我敢面对
原来自信的人也会有紧张和压力呀。
我让A想象回到下午的场景:A发现橡皮擦出了问题,答题卡上涂错的那个答案怎么都擦不掉,于是冷汗一直冒,极度焦虑,并直接影响了自己的考试发挥。我让A旁观,让B坐到她的位置上替代她,问她B是怎么做的。她闭着眼睛说:B发现擦不掉后,直接选择略过,并开始镇定地检查其他题目。(A、B的对话均发生于她自己的脑海中)
我:“你觉得假如明天考试的时候,去的是B,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A:“当然会好很多!,可是我跟B差好远好远。”
我:“那在你脑海里,你跟B的距离是多少?”
A:“很近,近到可以合为一体。”
我:“那你可以进入B的身体么?”
A:“可以。”
我:“进入B后,告诉我你当下身体的感受。”
A:“充满了力量,感觉精神十足”。(原本A在经历了昨晚的失眠和今天考场的糟糕发挥,无精打采,缩在椅子上。但是在这一刻,我发现她一下子变了个人,说话更有力量,背一下子挺直了,并终于敢跟我对视,露出了微笑。)
我:“B是来自于你心中的力量和智慧,可能你还不能完全掌握这些力量。记住你当下身体和心理的感觉,在需要的时候,召唤并成为B。”
最后一小段时间,我帮助她巩固了跟B之间的联系,确保她可以随时找到B,成为B。
后记:
咨询结束后我发现妈妈一直躺在外面的接待室睡觉,她昨晚一晚没睡了,她也担忧了一整天。妈妈对于女儿强烈的担忧和焦虑引起了女儿的共鸣,女儿承担着一个家庭的焦虑。我叮嘱妈妈今晚约上姐妹们出去唱唱K,逛下街,然后带着快乐的自己回家面对女儿。忧心忡忡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负担。
对于A的这次应激咨询,从头到尾我没有进行任何的指导和教育,也没有针对性地处理她的人格结构和不合理信念以及家庭关系,仅仅是她在跟脑海中那个自信的自己(B)在做交流,并寻找到面对考试、家庭、生活的力量。假如A需要继续咨询,我们可以再去深入地解读和处理她的问题。
荣格早已阐明,人的智慧均来自于无意识深处,我们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与后现代的资源取向理念不谋而合。我们不是无法解决问题,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自身的力量。
百癣夏塔热片说明书白癜风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