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吃饭存在问题,有暴食的宝宝,有不吃饭的宝宝,每一个都愁煞父母的心。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如果孩子不爱吃饭,父母应该怎么办?
原则上,宝宝母乳喂食到六个月至一岁左右,之后到一岁半是奶与辅食并行的阶段,过了一岁半,孩子就应该逐步独立进食了。
如果孩子两三岁了,排除一些如缺锌、消食困难、受寒、牙齿问题等因素之外,吃饭还跟打仗一样,或每顿饭都兴师动众、劳心劳力,父母就要思考,是不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后面面临孩子入托入园,带着这个困难,他可能会遭遇比别的孩子多的多的分离焦虑和适应障碍。而这些问题和负面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和伴随孩子一生。
提供一些思路为焦急如焚的父母。
一吃饭要有仪式感
要让孩子明白,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必要的程序和流程,有满满的仪式感。比如摆好宝宝的就餐椅,给他拿餐具,提供他所需要的食物,甚至妈妈的一声“宝宝,我们开饭喽”,都会是一个仪式和流程,利于孩子形成必要的条件反射和行为规范。
二吃饭要规律
对于吃饭有障碍的宝宝,一定、一定要杜绝零食。要明确告诉孩子,一日三餐(或六餐),只在这些时间提供,除此之外,没有食物提供。长辈和父母不能心软与妥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比他行为有问题、社会适应出现障碍了再去矫正,成本要低的多。
三饮食要适量
现在是一个营养过剩的年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多吃点,所有的爷爷奶奶都希望孙子孙女胖一点。但极有可能,就是你每次逼迫的那最后几口,导致孩子对整个食物和饮食过程的憎恶与回避。因此,适量很重要,孩子饱了就是饱了,如果真的没有饱,下次他就会选择多吃一点点,这些事情交给他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四就餐氛围要好
原则上,宝宝能独立进食后,在确保不会被烫到、饭菜方便他咀嚼、是适量的食物之后,就与大人一起进餐,各吃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