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诊断用适宜的方式感受适宜的内容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我园坐落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一座小城镇中心,周围是各种建筑物,有广场,有商厦,更多的是小商铺。我们所面对的家长也大多是经商的,早出晚归,极少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去郊游。但我园采用的教材近段时间的活动主题是“秋天里”其中不乏和农业“丰收”有关的内容。我在组织此类教学活动时,感觉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语言活动《秋风》,单凭挂图;我觉得自己无法用语言清楚地向幼儿描述秋天的色彩,幼儿只是生硬地接受了散文诗的内容,无法真正体会其内涵的美,续编时则更多的是从自己

熟悉的水果入手。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也是如此,幼儿无法深入理解“丰收”的含义,也就不能真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观摩省优质课《红绸舞》时,我曾经感叹执教老师虽然一再强调“丰收”,但却无法让幼儿真正领会,幼儿的兴趣只停留在学习红绸舞的动作上,上升不到表现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上。当时我曾想应该用大量的丰收图片来刺激幼儿的感官,强化幼儿对“丰收”的认识;可当我组织美术活动《红高梁》时,却发现再多的图片也代替不了实物。在课件的配合下,我还是无法向幼儿讲清高梁的结构。尤其是社会活动《农业机械本领大》更是让我无助。我自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可是面对这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活动内容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语言在这里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为此,我感到很困惑,像我园这样的情况,远离农村,远离田野,无法搜集到实物,该如何进行与“丰收”有关的课题呢?如果彻底放弃此类课题,那我们的孩子岂不是一代比一代“五谷不分”了,这合适吗?把麦苗认成韭菜、把高梁认成草莓的故事还要延续吗?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西园李群

用适宜的方式感受适宜的内容

李老师:

您好。首先,我很欣赏您的反思精神、敬业精神和忧患意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需要大量崇尚幼教事业、勇于反思、积极创新的教师。您引出的话题,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意识到,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去理清,并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对策。

从您提供的案例看,您是在实施一种普适课程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困惑并不奇怪,是在意料之中的。普适课程的特点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素质、儿童发展、课程资源等,但这个“一定程度”是什么程度呢?那就要视具体的问题而言了。如果内容是“尊老爱幼”,也许城乡之间的适宜性大于“农业丰收”这个内容了。其实,普适课程是部分适宜的课程,有些内容会因教师素质、儿童发展状况及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条件,可能不太适合有的地区或有的幼儿园。我国有很多省(市、区)有自己编制的课程,幼儿园往往很在意,也在采用这类课程,这类课程可能比直接采用其他省(市、区)的课程要适宜一些、合理一些,但这类课程也只是部分适宜。没有一种课程真的能做到“园园满意”、“人人满意”。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状况,一小部分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普适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园本课程。在此,我并不倡导大家来打造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因为课程的系统构建是需要条件的,没有基础、没有条件而盲目追求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其实际的课程实施成效也许还不如采用普适课程。就是形成了园本课程,就实现了真正的适宜性了吗?那也不一定,因为幼儿园班级之间、幼儿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适宜性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理想和靠近的目标,但我们跟它总有距离。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课程建设值得我们不断付出、不断思考和不断努力的原因。

因此,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普适课程应该有选择性,在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zd/14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