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当下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是什么,
“核心素养”无疑是其中之一。
尽管上海连日大雨,
但这两天有一个会场十分火爆,
座无虚席,还要不时搬出加座,
原来与会代表探讨的
正是当下最热的“核心素养”。
就在10月21日-22日,
第十一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
在上海市大同中学举行,
今年的论坛主题聚焦
“核心素养——校长的思考与实践”。
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后,
全国首场以此为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区域性校长论坛。
多名来自4省市的中小学校长参与讨论交流。
我们身在合肥,
可能更加关心
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封安保,
他怎么说呢?
封安保:合肥六中党委书记、校长。
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
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安徽省高中物理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
“合肥市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曾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编写论著两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
论文曾获国家级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并结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封安保:什么叫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点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该具有最关键的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等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也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包括一个核心,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三个方面,就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包括自我管理在内的18个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是大家,特别是校长认为既重要又缺乏,落实起来也最具挑战性的两项核心素养,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师相应的课程设计能力是最大的障碍。
我们的办学实践
转变观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校准学校的教育行为。
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校以儒家六艺划分社团组织及进行活动,深化人文底蕴的推广;以野外科考、小组合作式学习,志愿者、义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校本课程开发,各个学校都在做,比如说跨学段课程,我们主要是从衔接课程入手,因为初中的课改和高中课改有一部分是不匹配的,比如说初中课改删去的部分可能在高中还会使用。包括社团课程在内的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包括国际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困局和思考
我们认为破题的核心也就是——什么是教育行为的指挥棒,我们全部指向了教育的评价机制。
学校、教师、学生教育行为的变革,首先要看指挥棒的变革,这是我们的思考。
学生评价,我们应该从结果性评价,还要看重过程性评价,同时考试评价还要与观察评价相结合,考核式评价要与诊断式评价相结合。
学校评价,本学段评价到跨学段评价的转变。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信用体系。正向加分评价要兼顾反向减分评价。从培养英才,加分因素,考取北大清华,但相当数量的后进生他们的发展怎么样,如果有后进生,甚至没有考取下一学段的学校,我们应该如何去反思。真诚呼唤,尽快修订基于核心素养的各个学段课程标准,尽快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背景什么是“核心素养”?首先,再来普及一下,什么是“核心素养”?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第一教育”曾推送过相关报道,点此回顾)
追问:
既然核心素养的提出至关重要,
那么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该如何界定?
在教师、家长眼中,
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论坛现场,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展示了这样一张图:
学校曾向教师、家长发放几百张问卷,让他们写下他们认为学生需具备的素养,然后把出镜率最高的几组词汇提炼出来,组成了这样一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细看这张图还有不少讲究,原来每个版块当中处于起始位置的三个词:“友善”“独立”“思考”成为核心素养的“种子体”,生长出各类核心素养。
改变看,江浙沪皖四地学校正在变革!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这是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育实践者思考最多、认为挑战最大的方面。
《长三角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长调研报告》显示,7成校长看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但在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不少校长认为面临的挑战不小。在名参与调研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四个省市校长中,逾7成校长认为实践创新是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核心素养,5成校长认为社会责任落实较难。分学段来看,实践创新在小学和初中落实更难,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在高中落实更难,学会学习在初中落实更难。
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场场变革正渗透到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开展活动、教育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
思考核心素养背景下指挥棒如何变?在交流中,
不少校长直言,
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面临的较大障碍
在于考试升学、学生评价。
指挥棒如何带动教学变革?
▼▼▼
核心素养的愿景是美好的,
希望它早日落地生根,
同意的请点个zan!
本期编辑:牛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