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对老人固然重要,但由于生理或社会等多种原因,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国内曾有大型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和北京市的调查均显示,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约4.4%,重度抑郁者有1%至5%;70至85岁及以上老人患病率则增加一倍。
老年人这些心理问题也会辐射到身体,导致健康恶化,甚至厌世自杀。数据显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可达25%,而年轻人约为5%。因此精神心理专家呼吁,老年人更需“精神保健品”,尤其是老年抑郁症不容忽视,老年人需要子女、社会的关心、支持和老人自己的心理调适。
老年抑郁症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医院老年科病区主任燕江陵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老年抑郁症其实并不少见,近来病房收治的抑郁症老年病人明显增多,“按理说应该是春秋两季多发,今年夏天却尤其多。”
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也对记者说,以抑郁为例,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国外患病率达2%~4%;如果用症状学标准,焦虑、抑郁的老年人患病率可能达到20%;有情绪问题的人可达半数。由于很多人的抑郁症状并非一过性的,甚至会反复发作,对生活影响大,自杀比例也高于一般人群。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介绍,我国老年人的自杀率最高,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急剧升高,这与全球情况一样。孙新宇介绍,国外的数据显示,自杀的发生率可达47.8/10万人口,美国85岁以上老人自杀发生率高达55/10万人口。老年人自杀往往会事先计划好,而年轻人更多是冲动性的。
燕江陵还特别提醒,根据她的粗略统计,在老年抑郁症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不过在刚退休的人群中,男性老年抑郁症病人是多于女性的,这是因为女性在刚退休的时候适应性强于男性,“女性在退休前就是一边忙工作,一边忙家庭里面的事儿,所以退休后较容易适应;男性就不同了,由于不少人退休前家里的事儿是不管的,退休后也不用忙工作了,家里的事也插不上手,所以失落感比较严重。”此外,燕江陵说,老年知识分子患抑郁症的来就诊的较多,不过这一群体服药服从性不好,“有的会自作主张自己减轻药物的剂量,有的则是在医生开完药后还要回去各种查才肯相信医生。”
燕江陵介绍,老年抑郁症有多种表现,比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乏无力、总会产生无用感、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多数还会有心慌胸闷的情况,“不少老年人首先可能会去看消化科、心内科等科室,但总是检查不出来什么病情,这时候就要考虑去心理科转诊或者让心理科医生参与会诊。”
“心魔”带来老人慢病和自杀高发
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对老年人来说,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子女关系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孙新宇指出,老人罹患精神障碍,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生物学原因。进入老年期,包括大脑功能在内的诸多生理功能都在退化,躯体的疾病越来越多。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54%,超过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病。燕江陵说,一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其患抑郁症的概率也比较大,因为他们容易自卑,会无形中加重自己的负担;同时由于年龄增长,一些身体功能下降,比如听力、视力的减退,这些也会导致一个人性格发生转变,很容易产生依赖感,如果这时候家人不予以重视,也会导致老年人抑郁。
二是个性原因。有的人性格较敏感、内向,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对心理打击的抵御能力较差;而有的人比较开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想得开,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小一些。此外,人老了往往更固执,考虑问题比较极端,不容易跟人交流,也是心理疾病的诱因。
三是社会心理因素。比如退休以前是独当一面的领导,如今精力衰退,会有很深的失落感。老年丧偶也是突出的负性事件。很多老人对老伴从感情到生活习惯上都有依赖性,突然只剩自己了,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肯定会感到孤独。即使孩子很孝顺,也不可能取代老伴的地位。燕江陵也指出,夫妻关系不好的也会使一方抑郁,由于退休后两个人都在家里,突然没了工作,又要重新面对对方,这时候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够关心,就会使对方特别失落。还有不少老人感觉,退休前自己是家庭的核心支柱,退休后却成了家庭的附属品,老人在家庭中话语权减少,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再婚压力、子女经济纠纷、随子女到外地居住等,也都让很多老人无所适从。
另外,上述问题除了让老人陷入心理困扰中,还可能带来相关躯体疾病。研究表明,抑郁和躯体疾病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比如慢性疼痛可能是抑郁的易感因素,抑郁则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抑郁症可直接引起心血管病,且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李献云则指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加上躯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老人自我照料的能力也会日渐减弱,人际交往圈子缩窄甚至自我隔离,没有价值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强烈,如果再有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可能会导致自杀。躯体或精神疾病、长期遭受刺激或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低、曾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有过自杀行为以及有明显的无用感、无价值感、绝望感等。这些危险因素具备的越多,老人自杀的危险性越高。
子女对老人的关爱和陪伴胜似良药
早诊断、早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来说意义重大。孙新宇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90%以上都能治好。因此,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尤为重要。
抑郁的核心是动力下降、精力下降、兴趣丧失。孙新宇说,很多老年抑郁患者的表现形式隐蔽,症状更多集中在对身体或晚辈的过度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