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对学校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即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最有效?如何保障大中小学顺利衔接?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健康教育为何越来越重要
通宵打游戏、深夜撸串、不吃早饭、很少锻炼、与舍友关系紧张、经常感觉心累……种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鲜见。大学如何帮助学生们度过一段健康充实的校园生活?
“我们先后在一些高校中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及高校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调研等,通过调研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说。
在调研中教育部体卫艺司发现: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漠,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不足,锻炼不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
“应对这些健康风险,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维护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健康素质。”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说。
此次教育部印发《指导纲要》既是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
“健康中国建设要从小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在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看来,要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中华白癜风名医堂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