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大学生活的淬炼,毕业生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了一定的定位,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人格个性等方面都有了积极显著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然而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就业现状,初涉人世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
一、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焦虑:毕业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2)幻想:幻想不通过参与竞争,而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更有甚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不思进取,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能找到理想职业。
(3)自卑: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在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自卑有碍一些大学生错失良机,影响自身才能的正常发挥。
(4)虚荣攀比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再定位的时候,是以比同学的工作好为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路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心理准备:
1、准备转换并合理定位角色: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为个人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打下的基础,只是一个知识积累、储备过程。大学生应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合理的角色定位,正视自己的身份,自觉投身于择业者行列,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2、正确的自我认知:大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求职者,只有在知己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求职决策。科学地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测量。
3、正确的职业认识和评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最好不要给自己的职业选择限定在某个范围内,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的传统思想,而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4、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准备: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作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求职道路上将可能遇到的艰辛和曲折的心理准备。
5、克服依赖心理,实现真正自立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种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因此,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实现自主择业,靠自身实力叩开职业大门,充分做好不依赖任何人的心理准备,实现真正自立。
三、结论
大学生完成学业,从学生身份过度为社会生活中的职业人身份,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一个人的身份转变,其内心世界也会随之发生着种种反应、变化。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我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本版小编:小小酥
今日值班主编:潇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