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睡眠障碍,你了解吗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睡眠是我们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的一生中近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生命的延续、身体的健康等都需要一个优质的睡眠。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周期紊乱,缺血性卒中以失眠为主,出血性卒中以失眠和过度睡眠2种类型为主[2]。有研究发现,约89%的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3],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sleepdisorders,PSSD)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4]。

1、PSSD的相关危险因素

PSSD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1

卒中的损伤部位

与睡眠相关的解剖部位比较广泛,当卒中损害此部位时,睡眠障碍发生概率更高。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大脑半球、丘脑、基底核和脑干[5],相对于右侧大脑半球而言,左半球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出血性卒中较缺血性卒中更易见睡眠障碍,后循环缺血较前循环缺血更易发生睡眠障碍[6]。卒中发生部位的不同,睡眠障碍的类型也有所差别,双侧丘脑、中脑或脑桥卒中常引起嗜睡,而延髓卒中易出现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7]。

1.2

神经功能受损

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组胺、腺苷等属于觉醒维持系统中的神经递质,负责控制疲倦感和维持觉醒状态[8],神经受损后,神经递质分泌代谢失常,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而5-TH及NE释放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减低,睡眠-觉醒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此外,褪黑素同样与睡眠关系密切,能改善睡眠、调节昼夜节律、镇痛及镇静催眠等[9],褪黑素的分泌是影响PSSD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脑卒中因素

脑卒中病理性损害涉及多系统,如失语、顽固性头痛、肌肉关节麻木、疼痛、肢体活动障碍、尿失禁或潴留等均可引起失眠;由于脑卒中导致器官功能减低,有的脑卒中患者可引起气道肌肉松弛,鄂或下咽部下垂引起上气道压力降低以及呼吸道肌肉松弛造成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综合征),而引起睡眠障碍[10-11];另外,由于脑卒中疾病的特点,患者白天睡眠过多以及患者伴发机体活动障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卧床,容易产生疲劳感也可引起睡眠障碍。

1.4

社会心理因素

卒中后患者常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加上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及漫长艰辛的康复治疗过程,缺少舒适的睡眠环境,心理负担加重,则易产生抑郁、焦虑、疲劳等心理状态[12],发生睡眠障碍。其中女性患者因生理、心理及家庭扮演角色的特殊性,较男性患者更易并发此病。

1.5

药物因素

乙酰胆碱可促进神经元活动的兴奋,将大脑皮层的相关觉醒状态提高,从而对记忆、学习等活动促进,乙酰胆碱等药物,也可导致睡眠减少[13]。

1.6

环境因素

患者住院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适应,会出现排斥心理,夜间频繁的护理操作、大小便、翻身等,会对其睡眠的完整性造成影响,患者较易出现焦虑等心理,从而影响其睡眠质量。还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卧床,持续的灯光和声音刺激等住院治疗相关的环境因素均直接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14-15]。

2、PSSD的护理干预

2.1

原发病护理

监测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疼痛等情况进行预防和治疗,给予疼痛护理,缓解患者疼痛心理,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如果患者出现水肿或颅内血压升高情况,应该立即使用脱水剂进行处理,稳定患者情况[16]。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在掌握患者病情同时,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家庭情况及性格特点等,在沟通过程中多倾听患者表达,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患者苦恼及诉求,掌握患者动态心理变化,并找出可能影响患者睡眠的心理问题,为护患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及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抑郁心理,提高睡眠质量[17-18]。

2.3

环境护理

护士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病房设施,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陌生感;保持病区安静、整洁,注意室内通风,病室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50%-60%。缩短夜间探视时间,减少陪护,尽量安排患者在人数较少的房间,且与危重症患者分开;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护士交接班或夜查房时尽可能避免干扰患者的睡眠,护士要做到“四轻”(开门轻、关门轻、操作轻、动作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4

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摄入促进睡眠的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可在睡眠食用玉米、牛奶等,促进睡眠质量,控制刺激性、高脂肪、高热量等兴奋性饮料的摄入[19]。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出现患侧肢体受压的情况,可适当实施止痛药物干预,保证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入睡[20]。

2.5

认知行为干预

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者,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升对失眠症状的认知,充分认识到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正视睡眠疗法,逐渐纠正作息时间,养成规律作息。白天睡眠时间控制在1h内,鼓励患者多出去走动,如晒太阳、散步等,增加白天活动时间,延长晚上睡眠时间;睡前不可看电视、报纸,避免过度兴奋。睡觉前,温水泡脚,并排空尿液。

2.6

睡眠诱导

教会患者可采取诱导睡眠方法,如在家属陪同下协助患者温水泡脚10min,上床睡眠时关灯,远离电子设备,营造睡眠环境,家属可陪患者聊天,回想过去美好的事情,并可采取帮患者按摩头皮、梳头、拍背、按摩肩部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以使其舒畅心情促进入眠[21]。

2.7

放松训练

教会患者进行放松性训练,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感知肌肉群紧张及放松,以间接性松弛身心,减轻紧张情绪,利于睡眠[22]。具放松训练方法如下:患者穿病服或宽松睡衣、睡裤,床上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闭上双眼,于护理人员指导下,肌肉进行放松、紧张交替训练,训练过程为:开始集中注意力,其后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最后肌肉松弛,每日训练2次,每次训练10min,在患者掌握放松训练技巧后,指导患者睡前自行完成放松训练。

2.8

合理用药

安眠药在睡眠障碍中应用,具有效果明显、见效快的特点,但若长时间使用,则可出现潜在成瘾、药物残留效应、认知功能损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为其讲解安眠药的相关知识,告知其不良反应的情况,嘱其正确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的剂量,以保证安眠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23]。

卒中后睡眠障碍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病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识别和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院蔡欣)

参考文献:

[1]陈东,王文安.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异质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1(5):-,.[2]闫子堂.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J].蚌埠医学院学报,,40(9):-.[3]王智敏,李亚函,李和军,等.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相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7(13):-.[4]HuangWS,TsaiCH,LinCL,etal.Nonapneasleepdisordersareassociatedwithsubsequentischemicstrokerisk: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retrospectivecohortstudy[J].SleepMed,,14(12):-.[5]窦海伟,赵晓东,吴江昀,等.浅谈中医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30(11):-.[6]杨天虹,赵红.浅析卒中后睡眠障碍[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7(2):80-81.[7]ChenX,BiH,ZhangM,etal.Researchofsleepdisorders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J].JStrokeCerebrovascDis,,24(11):-.[8]陈伶,孙奕,戴启刚,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9(5):-.[9]白莹,张宁,王春雪.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8(5):-.[10]崔欣,赵清涛,魏士贤.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4(9):-.[11]向邱,徐素琴.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护理研究,,29(13):-.[12]宋玉霞,周海红.卒中后睡眠障碍与褪黑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3(1):58-59.[13]甘红霞,吴英.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41(6):-.精彩内容推荐:专家共识: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卒中相关性肺炎综合管理知多少如何进行卒中后认知干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管理战胜卒中,再立人生温馨提示投稿邮箱:hulizixu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zl/19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