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运动实验
指在特定的运动负荷下,对受试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联合测定和综合评估。
1、麻醉手术的危险性评估;
2、早起诊断:心肌缺血和肺动脉高压;
3、诊断与鉴别诊断:区分左右心衰,区分心源性、肺源性。
4、疾病功能受限严重程度客观定量分级:如心衰、COPD。
5、心/肺衰严重程度和心脏/肺脏/心肺联合移植选择。
6、心衰、COPD等死亡/存活预后的预测。
7、对于某些高危疾患严密监测运动中可以将高危现象发现,继而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工作和家居猝死可能。
8、通气气体交换有效性。
9、指导运动康复治疗的处方;心血管病康复和呼吸疾病康复。
10、客观定量评估各种治疗效果。
11、劳动能力丧失的客观定量评估/鉴定。
12、确认功能正常与异常,健康,亚健康及健康管理(零级预防)。
1、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患者的评价。
2、心血管疾病或疑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评价。
3、肺及呼吸系统疾病及疑似患者的评价。
4、合并存在心、肺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价。
5、药物疗效的评价。
6、心肺手术或涉及心肺功能状况的外科手术前风险评价。
7、有氧运动能力的评价。
8、制定心肺康复运动处方。
9、功能障碍的评价。
10、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还利用CPET进行体动感知式频率适应性心脏起搏器起搏频率和肌体谢关系研究、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态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早期肺损坏等,均取得肯定的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AMI)2天内。
2、不稳定性心绞痛。
3、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且引发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
4、心力衰竭失代偿期。
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6、急性非心源性疾病,如感染、肾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测试进行。
7、患者不能配合。
1、左主干狭窄或类似情况。
2、重度狭窄性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心动过速或过缓。
5、心房颤动且心室律未控制。
6、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
1、达到目标心率。
2、出现典型心绞痛。
3、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头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
4、随运动而增加的下肢不适感或疼痛。
5、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或损伤型ST段抬高≥2.0mV。
6、出现恶性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R-On-T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
7、运动中收缩压不升或降低>10mmHg;血压过高,收缩压>mmHg。
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
9、患者要求结束运动。
1、近两周发生过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发作、血压不稳定禁止做此项检查;
2、检查当日正常饮食,因为此项检查需消耗一定体力;
3、检查当日常规服用降压、降糖、抗结核等药物;
4、检查前至少2小时禁止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饮料;
5、检查前,受试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
6、检查时,禁止空腹检查,但进食后禁止立即检查,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检查;
7、检查时,受试者穿宽松通气的棉质上衣和方便运动的鞋,避免化纤及尼龙上衣;
8、检查时携带近一周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长
按
关
注
中医康复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