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医诊疗手册精神病学第三章精神

遗传学问题

精神分裂症表现很有意义的遗传学成分--包括混基因和单基因遗传。据血缘学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又可称做家族性疾病(即“在家族中传播”)。亲属关系越密切,患病危险性越髙。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的发病倾向为双卵双生的4?6倍。寄养子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出生后寄养于正常人家庭与成长于原来家庭同样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表3.1)。

表3.1遗传学研究报告——精神分裂症发病终生危险率

普通群体1%

单卵双生子40%?50%

双卵双生子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5%

父母一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10%?15%

父母均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30%?40%

注:应注意到单卵双生子的50%没有患精神分裂症,显而易见的是环境的作用,故发病体现为天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精神分裂症的家族中,也表现某些非精神病性障碍发病率的增高,相关的通常有精神分裂样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强迫性障碍、反社会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近代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是染色体链锁研究,还没有发现结论性的证据,最具有说服力的是第6对染色体证点。但权威性的结论也只是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学和环境问题的多元因素。

家庭模式的作用

家庭活力和混乱对疾病复发或保持缓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家庭所拋弃的患者将比留居一起者更有可能在随后的一年内复发,最大的风险是患者处于敌对的或对他表示过分担忧、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bjhl/179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