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乘华严宗」作为当今一个宗派,我们要重新架构起来,你要了解我们的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
修行态度的深浅状态1圈外人第一个,我们先看因缘内外图,这本来是大圆圈,因为纸张是方的,所以画起来有点方。这个框框外面叫因缘外,在因缘外的人就不进到我们里面来了。因缘内的人有正向人,就是有因缘但很淡薄,是民间信仰的。民间信仰有好有坏,因为修养不见得很上道,所以正向人就是看你们在修行,在庙里拜拜,「他们都是好人,好人再怎么也不会做坏事」,所以宗教都是劝人为善。负向人就不是,他是道场内干部的亲戚朋友圈,可能会在我们这边做水电或者做建筑。这些人是真的学佛吗?没有。他就有这么一个买卖关系的因缘,这个因缘结束了,他就不再来,这很清楚。这里头的人,有一些是世间贤达,他只是不信而已。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叫「尖叫的恶魔群」,他来这边工作以后,「你们都不知道庙里很有钱」,或者「里面贪污啦怎么样」。这不是尖叫吗?这种东西通常是没教养的,他表示他都很清楚,尽是讲道场或者僧人的是非,这个叫恶魔。很多有教养的人,「不要讲,人家在修行,不要乱讲」,这是世间贤达。这是不具备三缘念的圈外人。2圈内人的四个层次我们要讲的是具备三缘念的圈内人。这个圈内人有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庄严众,就是一般的信徒、信众。他可能不是我们的信徒,有人一邀请,他就来了,来了就拜拜。这叫庄严众。随缘众就已经开始在里面学了,有没有认真呢?也想认真,现在还认真不起来。有人来问:「师父,你们的早晚课跟人家早晚课一样不一样?」我说:「早晚课就是早晚课,有什么不一样?」「我想来学学看,你们的早晚课怎么样。」这是随缘众,他想来学,他只是来看一看。我说:「那这样你学的是不一样的。」「哦不一样我就来学,一样我就不来了。」因为一样的他都已经学过了,「我来学不一样的」,这是随缘众。影响众就更进一步了。「不一样,我想再深入多学一点好不好?」这个就有点定位定到这里来了。这个还不一定定位,他只是来看一看。「要缴钱哦!」「嗯——能不能够打个折?」就是随缘众,这已经要在这里,要不要钱无所谓,有钱多交一点,没钱少交一点,不然分期付款。他已经决定要多学一点。学了以后他觉得「这个我要,我要回来做当机众」,就更深入了,这个叫登堂入室弟子。这个时候还不叫登堂入室,准备要登堂。可能一登堂以后,就坐在门槛那里想「我再想一想要不要进去」。所以这个里面都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你那个定位是很重要,登堂入室一直进来才能够亲近。因为那时候在讲修行什么,那是很精准的。越外围就讲一讲,你只是想尝试看看;当然你定位了,我就要更深入一点;再登堂入室,那就很尖锐了,很重要的地方。所以看你发问的问题,就知道你是在进行哪个层次的。这是一般的划分法,完全看你三缘念的深浅度决定你这个地方的深浅度。它不是表象的,它是真正具有内涵的。3同行善知识比教授善知识重要缘念善知识,不是你跟我的关系,是你跟同修之间相处融洽不融洽的问题。当你跟同修相处不融洽的时候,你是个绝缘体,那你这个法一定修不好。因为你已经跟人家合不来,人家在讲什么你也「好,我知道」。就好像混凝土一样,这里头混进去的叫混凝土,你的绝缘就是因为你很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因为我是水晶」。所以水晶在混凝土里头是破坏分子,它不能成为力量。人家一集合的时候你就绝缘了,你不能跟人家连在一起。混凝土嘛,要能凝固,你无法凝固。所以是你自绝于人,不是人家不要你。为什么你会自绝于人呢?你自己把自己端得很高嘛。其实你是社会适应不良症,就是「律」的部分完全不及格。不止不及格,恐怕都零分啊,你跟人家相处有困难。想想看,为什么你跟人家相处有困难?「我业重啊!」去死啦,你哪有业重?你自己要想办法,我哪里要改嘛!我跟人家相处,说难听一点,「不然老兄你告诉我,我到底是长得那么难看是吗?不然你们怎么都不要跟我讲话?」人家跟你讲,「我不是这意思,我怎么样怎么样……」「你既然意见那么多,我不跟你讲了。」你就适应不良。既要问人家,人家又不能讲。人家跟你讲,你就要跟人家打脸。你那么多理由干吗?所以你要知道,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一定有一个特色,不该讲的话讲太多,就这样子。人家说「有问题提出来」,你一站起来,人家「好了,不要讲了」。因为什么?你一开口,人家就讨厌。你要去反省自己:我要怎么讲,人家才会喜欢?你不会去想「我怎么讲,人家喜欢」,那你只是讲你要讲的话。你要讲的话,人家就讨厌,你怎么还讲?你要把你人家会讨厌的话改一改。不改人家怎么样?有个女孩子在谈恋爱,然后跟男生说:「我们这样好像在谈恋爱。」那男生说:「我跟你恋爱三年,现在才好像在谈恋爱。」你到底该讲什么话?然后更惨的是第二句话她就讲:「我三年前就跟你讲了,我们好像在谈恋爱。」谈了三年,她还始终那一句话,我们「好像」在谈恋爱,什么叫「好像」嘛!你们两个在谈恋爱,你也不要跟他讲说「我在跟你谈恋爱」,这么幼稚的话,然后又讲到反话,「好像」在谈恋爱。那这三年来,人家都跟你白谈了。你不会讲话,而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去改,这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家教。因为这种东西小时候就要跟你矫正。小时候家长没跟你矫正,这不是没家教吗?一辈子都一直这样。有一个要来出家的,讲了半天,我发现你眼睛怎么都是这样(斜着眼睛)看人?我说:「你跟人家讲话都是这样?」他说:「是啊。」「没有人跟你说不能这样看人吗?」他说:「没有啊。」我说:「奇怪,你长这么大,都没人跟你讲?」是啊,我想一想,谁要跟你讲?你父母不跟你讲,兄弟也没跟你讲,你怎么办?现在要出家了,我说:「你这个改一改吧。」你用这种眼光看人什么意思?所以我说你会出家,那当然你社会适应不良,这个社会已经把你排除掉了,你这种家伙来这讲话是这样,谁会理你?你在社会上怎么会成功?这是家教的问题。我们要怎么样把这个纠正过来,你自己要反思,因为有些时候人家不好意思跟你讲。先天性有这种障碍,后天又没有人跟你纠正,先天不良、后天失调,那你一定是多障碍。所以我们说,你首先要了解到自己,尤其在缘念善知识的时候,就是同行善知识比教授善知识来得重要。因为你跟同行善知识相处得好,你自然就会一直往前进;跟同行善知识处不好,你不会进步。因为你在社会上就把自己障碍了,人家在报告、在推荐人的时候,不见得打压你,一定把你丢一边,不会考虑你。这是为人处世的重点。海云继梦导师《初机学佛指南》讲记摘录往期回顾学佛的前提性条件佛教领域概况(一)佛教领域概况(二)华严思想的形成华严宗简史「普贤乘华严宗」的传承传承奇迹二三事灵性家族的传承(一)灵性家族的传承(二)生命的故乡如是供养诸最胜,欢喜奉事无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