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的失恋实用手册

关爱白癜风健康惠民活动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020/5777826.html

本文只适用于确定分手的小伙伴,并想尽量减少本次失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写在开头,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个世界你肯定会碰到不止一个能与你产生情感连结的人,切勿因失恋而有此生不会再爱的辣鸡想法,这是对自己的高度不负责。如果你已经确定分手了,那么此时此刻那个人已与你无关,因为此时你和对方将会站在矛盾的对立面,在你的内心说不定会有这样的博弈,要不择手段将这段感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并要从这段经历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心理效益),你甚至有可能会采用不惜伤害对方来让自己更快走出去的垃圾招数,但是,据大部分经历过来的人民群众反映,这种垃圾招数并不管用,所以即便你再想做这样的事情,这条路不通,切勿以身涉险,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证明对方更难放下而已,毫无意义,会有损自己的形象,保留一点颜面吧。这个阶段,对方的任何反应任何态度都与你无关,是否能放得下是对方的事情,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走出来。

失恋属于重要的关系丧失,如果从丧失的角度看,经历丧失就要度过一段哀伤过程,哀伤是自然的,哀伤的过程是一个修复丧失、避免形成创伤的过程。大部分人的哀伤属于正常反应,并不需要特别的干预和介入。有研究表明,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是重要的哀伤任务,哀伤过程有利于个体的复原,个体可以通过哀伤的过程获得内在心理的重组与平衡,一般的哀伤过程需要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如果能在此过程完成哀伤任务,个体就能从哀伤走向复原,但是如果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哀伤过程,很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整个哀伤的每个环节我们都需要去经历,承受该承受的痛苦才可以帮助我们痊愈,在任何一个环节卡住或者逃避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可能给我们未来的心理埋下隐患。

整个失恋过程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环节),这四个阶段是由悲伤伤五部曲特殊化而产生的。所谓悲伤五部曲理论,是由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其“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的,这五个阶段包括否认、愤怒、协商(迷茫)、绝望(消极)、接受。笔者的个人理解是当你痛苦到极致的时候就预示着你就要痊愈了。

失恋的哀伤阶段:

阶段1:初分手时情绪、行为反应强烈

阶段2:情绪低落、行为减少或转移注意力痴迷其他事情(此时会出现或怨或恨的情感)

阶段3:寻找与分手者的连接(真正意识到过去在消散时的留恋情绪,但这是最后的挣扎,度过这个阶段就真的过去了)

阶段4:放下感情、适应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开始寻找下一段情缘的时候)

自觉对比一下自己正处于哪一个阶段,你现在处于一个一般过程中,并不具备太大特殊性,明晰自己当前的状态有利于更好的接纳自己,不要对自己的当前的情绪抱有太多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会那么痛苦,这段感情是不是此生唯一什么的,并不是,痛苦是正常的,与你的个人的耐挫力有关,如果你痛苦难当,考虑一下这是提升自己耐挫力的好时机,这里的痛苦你逃不掉,只有忍着,合理安排当前的生活和工作,避免掉这个阶段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失恋造成的心理感受:一是失落感,失去了肉体和精神的寄托和依赖而产生的孤独和悔恨;二是虚无感,由感情失常和意识偏差而产生的悲观和绝望;三是耻辱感,好胜心和荣誉心受到打击而产生的羞耻和嫉恨。

关于造成这些心理感受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之前论述过的生理上的因素。具体见此篇

爱情的迷幻本质(内含失恋应急良方)

生理上的痛苦还包括动力定型破坏造成的痛苦,动力定型机制也就是条件反射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因为情侣之间会产生亲密关系,自然包括亲密接触,久而久之这种亲密接触形成习惯,一时的丧失会造成习惯的破坏,而没有立即的弥补替代,令我们感到极度的不适。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失恋导致亲密关系的丧失,是对于我们本身社交行为否定,一段关系的失败,表明你在这段关系里面被否定了,自尊被迫害,自己反而极力想去证明自己是被爱的,疯狂地寻找一切可以证明自己的被爱的证据。这不是爱,是你的社交恐惧而已。

这里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bjhl/19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