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状态的心理表现可以概括为“随机应变”和“随心所欲”。
随机应变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能够立即做出反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行或同步;随心所欲是指,当个体产生某种新的要求时,可以从环境中得到满足。一个人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不是因为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而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没有超出他所能够应付的限度;一个人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也不是因为环境中的资源异常丰富、随处可得,而是因为个体的要求和欲望从来不会超出环境的储备。这就是说,在适应状态下,个体和环境都可以有所变化,但变化的范围都非常有限,始终保持着平衡、协调和相称。
普里布兰认为,情绪是适应不良的表现。当个体与环境非常适应时,就不会有任何情绪活动;只有当个体与环境之间出现不适应时,才会产生情绪活动。个体与环境之间越不适应,情绪活动越强烈。心境对应于轻微的不适应,激情对应于中等程度的不适应,应激对应于严重的不适应。情绪状态和适应状态相互对应。
完全适应意味着个体的情绪活动处于静止状态,这种情况也称“无情”。古希腊的犬儒主义、印度的佛教和中国的道教都把这种无情状态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为情所困,深受其苦,渴望安宁和平静。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达到了无情状态,很可能会让人感到空虚、无聊、压抑、郁闷。
心身医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应激和不适应可以诱发疾病,而毫无应激和完全适应也不利于健康。一项来自养老院的调查发现,养尊处优的老人比自食其力的老人更容易生病,平均寿命也比较短。这说明,完全适应会使人失去活力,精神萎靡,思想空虚,情绪抑郁,生活无聊,导致“无助和无望”(helplessness-hopelessness)、“被弃和放弃”(given-up-giving-up)。这就是说,完全适应和完全不适应都对健康不利,健康恰恰在适应与不适应之间,也就是中等程度的适应。
哪家白癜风好治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