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你了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吗

你了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吗?

相信喜欢看悬疑、罪案、心理等类型的电视剧或电影的同学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ASPD)”这个词并不陌生,也有的戏剧当中直接以“精神变态”来形容这些人。

比如在有十几季的美剧《犯罪心理》当中,许多罪犯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还有最近刚刚播出的韩剧《Mouse(窥探)》主要围绕该不该因为“精神变态”基因诊断99%的准确性而放弃有该基因的胎儿展开,剧中两个孩子出生前都被检测出有精神变态基因,长大后却一个成为了非常善良的人,一个真的成为了以“狩猎”、杀人为乐趣的变态。

在许多戏剧作品当中都提到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诊断是怎样判定的呢?

概述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而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

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2版(DSM-Ⅱ)中反社会型人格被归入了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大类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被称为精神病态型,或者是社会病态型和悖德型人格障碍或者称为“无情型”等,是一种在儿童少年期或青春期发展起来的在青春期稳定、以情感和意志的障碍为主要症状、使个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缺陷或者异常,具有稳定性,会对青少年的健康以及社会安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这类人格障碍与犯罪密切相关。

特征

1

性格十分暴躁,对他人和社会都缺乏责任感,十分冷漠,不懂得体谅和帮助他人,难以共情

2

缺乏对欲望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具有高度的冲动性以及很强的攻击性,对外界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充满了敌意

4

辨别是非的能力非常低下,通常不能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现为麻木不仁,屡教不改,对自身的行为不会觉得耻辱与悔恨

诊断

诊断:世界多国医疗人员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5(DSM-5)当中的诊断,并且要求:该病必须由15岁起才能开始判断,而且到18岁以后才能明确诊断,这是为了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做出准确鉴别。

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多种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如SLC6A4(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MAOA基因(单胺氧化酶A基因)、TPH基因(色氨酸羟化酶基因)、COMT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细胞核受体基因等。

2、社会文化因素:是最关键因素。家庭的破裂、拙劣的家庭控管以及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联很强。因此父母需要注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及时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予反馈,及时奖励或适当处罚。

3、心理因素:罪恶感的缺失、早年的心理创伤、共情缺陷、学习失败等可诱导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治疗

        C.7,.9,.2,.4,.7,.4z"fill="rgb(,,)">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很难彻底根治,即使使用药物治疗或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个别心理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其治疗效果也不太明显。原因主要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内心缺乏情感、无法共情,也不想有改变,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生活中时常受到不同的挫折,且承受能力低,不易建立持续良好的信任关系,也会隐瞒个人内心真是的感觉等,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都很难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与治疗相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早期预防的效果更加显著。

美剧、电影等中展现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在实际生活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一种需要专业诊断与治疗的精神疾病,希望本期科普能让大家对这类疾病有更充分和全面的认识。

主要参考:

[1]胡霞,水晶晶,张芸.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生物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37(02):-.

[2]颜刚威.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综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99-.

心理健康,与你相伴

北京大学医学部

心理健康资讯发布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宣

文字/闫嘉乐

编辑/金默然

审核/郭琦张丝艳周雨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by/198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