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办,医院、青岛大学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于10月13-15日在胶东半岛美丽的青岛举行。今日会议进入第二天,分产儿科双会场进行,专题报告与大会发言交叉进行。中国妇产科网进行了主会场和产科分会场的现场报道。
产科会场马玉燕教授:双胎妊娠延迟分娩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孕妇年龄的增高,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常伴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增多,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处理好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医院马玉燕教授指出双胎妊娠的母儿并发症明显多于单胎妊娠,母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合理正确的处理母儿并发症,可降低母儿死亡率。双胎妊娠分娩时机的选择,需同时把握母体的并发症、合并症及胎儿宫内情况等综合判断,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充分和孕妇及家属沟通,认真核实孕周后再决定。延迟分娩对于新生儿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没有统一的处理原则及管理方式。应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的进展、患者的意愿以及禁忌症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邹丽教授:凶险前置胎盘的子宫切除术凶险前置胎盘子宫切除术是终止这次凶险妊娠、保全母体生命的权宜之策,即使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切除率也是不高的,子宫切除本身存在风险。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邹丽教授首先对凶险前置胎盘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死亡率进行了简单介绍,凶险前置胎盘子宫切除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视野暴露,减少出血,避免损伤输尿管,切除子宫往往非常规操作。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止血,挽救产妇生命,应坚持手术越简单越好、越快越好、并发症越少越好的原则。邹教授介绍了子宫切除的几种特殊方法,包括后入或侧人的子宫切除术、“割韭菜样”子宫切除术、“膀胱旷置”的子宫切除术,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蔺莉教授:病理妊娠与凝血功能监测
医院蔺莉教授通过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图引入论题,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等进行了介绍,指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原发病,改善微循环,重建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前期抗凝、后期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产科DIC以凝血因子消耗进而凝血功能异常为特点,孕妇发生凝血功能异常都是母体疾病危重的表现,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尽快终止妊娠,从孕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孕周、胎儿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估,在孕妇安全和新生儿良好存活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来终止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进展迅速,任何的漏诊、误诊和拖延治疗都会增加孕妇肝损害、严重的出血、低血糖、昏迷等风险,临床处理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一经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终止方式首选剖宫产术,麻醉首选静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孙敬霞教授:“瘢痕子宫”——产科必须面对的挑战
瘢痕子宫在产科是一种缺憾,通常是不影响功能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是灾难性的。哈尔滨医院孙敬霞教授首先对产科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简单介绍,“一孩”政策终结,“二孩”政策落地,子宫手术史、胎盘异常、医疗安全等。新形势下的瘢痕子宫,既往病史资料不完整、蹇冭剰鏀灦鐨勫嵄瀹冲帤寰风搴风撼璞嗗己铻嶈鏍撲负鑵吅鐐庢不鐤楁蹇冨尰妗堜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