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内容整理
注:感激各位牛人们的总结~~~
感谢苏州班同学们的真诚奉献~~~
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
心理紊乱
类型
症状细分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病程
治疗方法
愈后情况
神经症 Neurosis
焦虑症
急性焦虑症(惊恐障碍)
精神症状:不明原因的强烈的失控、窒息、濒死感,躯体症状:心悸、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发冷、多汗、震颤等。
1)原发性的没有焦虑刺激诱发的;2)同时具有精神性和躯体性焦虑;3)间歇期除担心复发外,没有其他症状。
一个月至少3次,每次几分钟,不超过1小时
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可用药物减轻症状。
由于病程短,愈后较好。
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
精神症状:经常有不明原因的紧张和烦躁,躯体症状:坐立不安、唉声叹气、心悸、胸闷、多汗、呼吸困难等。
6个月以上
恢复期比较长,有癔症倾向或有亲生念头的患者愈后欠佳。
恐怖症
特定恐怖症
精神症状:对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惊恐万状,并竭力回避;躯体症状:心慌、脸红、出汗、颤抖。
1)有明确的引起恐怖反应的刺激;2)发病时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3)明知反应不合理,但难以控制,竭力逃避。
1)每月发生3次以上,2)或担心再发生的焦虑持续1个月以上,3)每次发病持续5~10分钟。
脱敏疗法、满灌疗法、计划实践法,可以用药物缓解焦虑和恐惧。
场所恐怖症
精神症状:对特殊的有包围感的场所产生恐惧;躯体症状同上。
社交恐怖症
精神症状:对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产生恐惧;躯体症状:紧张、脸红、出汗、举止不自然、言语不流畅。
强迫症
强迫观念*
1)强迫思考,反复思考毫无意义或无法解决的问题;2)强迫怀疑,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如:关门了没有);3)强迫联想;4)强迫回忆。
1)源于自我又违反自我意志; 2)虽竭力抵抗但仍无法控制和摆脱;3)内心感到焦虑痛苦。
3个月以上
模拟法、意向逆转法、松弛法、自控法、森田疗法等,需要结合药物治疗。
病程多迁延,容易因某些因素刺激而加重。愈后不佳的主要原因:症状严重、发病前人格缺损、存在持续的社会应激。
强迫情绪
对某些事物产生不必要的担心或厌恶
强迫意向
反复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内在冲动,如:杀人毁物等念头,强迫地担心会丧失自控力。
强迫行为
顺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洗衣、搓手、计数、做严格的礼仪动作等。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反复出现各种各样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但经医学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1)以躯体症状为主;2)医学检查未发现相应器官的病理性改变;3)对躯体症状过份担心;4)反复求医,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仍无法消除其疑虑。
2年以上(不到2年为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可用投射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森田疗法。可用副作用小的药物减轻焦虑或抑郁症状。可用频谱疗法、按摩治疗作为辅助。
疑病症
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但经医学检查的阴性证明无法消除其疑虑,仍四处求医
3个月以上
躯体形式植物神经紊乱
出现植物神经兴奋的体征(心悸、脸红、出汗、颤抖等,或出现疼痛感、肿胀感、灼热感等),但不能归因于某个特定的疾病。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不能用生理过程和躯体障碍给于合理解释的持续的、剧烈的疼痛,经检查无相应的躯体病变。
6个月以上
神经衰弱
衰落症状*
精神疲惫、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极易疲劳、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1)必须具备脑衰退或机体疲劳等衰落症状(机体疲劳无法消除);2)同时伴有其它2种以上症状;3)要排除其他各种神经症、抑郁症、及容易引发神经衰弱症状的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4)神经衰弱会导致头晕、心悸、胸闷、遗精、月经紊乱等躯体症状。
3个月以上
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服用中药或中成药;针灸、电磁、电按摩、光电治疗等辅助疗法。
情绪症状
紧张不安易激惹、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
兴奋症状
活动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不自主地回忆、联想增多,难以控制,内心感到很痛苦。
紧张性疼痛
紧张性头痛和肌肉痛。
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浅,醒后仍感疲倦。
癔症 Hysteria
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
情感爆发
情绪激动时动作夸张、剧烈,有表演性。
1)躯体无器质性病变基础;2)起病突然急剧,发病前有明显社会心理刺激;3)与暗示密切相关,通过暗示可使患者发病、加重病情也可以减轻使症状消失;4)需要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癔症样症状;5)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表演性人格的人群易发病;6)常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女性。
???
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性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可根据病情使用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必须剂量适度,并注意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需要心理社会康复治疗。
一般愈后良好,初发者可以迅速恢复;病程超过一年,需要持续治疗多年才可恢复。
癔症性遗忘
突然产生遗忘,但脑无器质性病变,认知适应功能良好。
癔症性漫游
突然不辞而别,无目的地乱逛,期间能自我照顾,几小时或几天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癔症性假性痴呆
突然发生痴呆,生活不能自理、记忆丧失、答非所问,有故意装疯的感觉。
癔症性身份障碍
丧失自我同一感,出现交替人格或双重、多重人格,或自认鬼魂附体。
癔症性精神病
反复出现幻觉和妄想,意识朦胧、行为紊乱、哭笑无常,或出现木僵。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
癔症性运动障碍
癔症性瘫痪(各种形式的瘫痪,但神经系统未受损且无器质性病变),癔症性失音(非病理性的无法发声,咳嗽声正常),癔症性振颤(突然出现肢体振颤,且幅度较大,无规律)。注意:发病时患者无明显的意识障碍,在突然抽搐痉挛中不会咬舌和大小便失禁,与癫痫发作不同。
一日发作多次,每次历时几十分钟
癔症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失明(突然失明),癔症性失聪(突然丧失听力),癔症球(感到咽喉部有异物堵住,无法吞吐),癔症性肤觉缺失(以关节或中线为界,关节一端的皮肤突然失去知觉)
心境障碍Mood/AffectiveDisorders(情感性心理障碍)
躁狂发作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思维飘忽不定,话题转换快);精神运动性兴奋(精力旺盛、兴趣广泛、行为轻率不计后果,体力严重透支却不自知)
1)有临床三高症状(易激惹、思维奔逸、精力旺盛);2)从未有过抑郁发作;3)分为:轻躁狂、无精神病性躁狂(无幻觉、妄想)、精神病性躁狂(有幻觉、妄想)、复发性躁狂(最常见,发作间隔2个月以上)
持续发作1周以上
采取生活和安全护理,防止伤害行为发生;认知治疗,使病人主观上调整自己;使用抗躁狂药物;治疗中必须贯彻个别化原则。
16~30岁是易发人群;有复发倾向,但一般愈后较好。
抑郁发作DepressiveDpisode
轻抑郁
1)情绪低落,有“无望、无能、无助”的感觉,反复有自杀念头;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3)精神运动性迟缓,浑身乏力,动作少而缓慢,严重时表现为抑郁性木僵;4)躯体症状:失眠早醒,食欲和性欲减退,体重下降;5)症状表现为昼重夜轻。6)症状较轻,社会功能轻度损害。
1)有临床“三低症状”(情绪低、思维慢、语言少);2)从未有躁狂发作;3)早上起床后情绪最差,晚上稍好些;4)躯体症状作为辅助参考指标,发病6个月后,躯体症状会消失,因此不能做为判定抑郁症的标准。
持续发作2周以上;超过2年不间断地发作是慢性抑郁症。
创造理解、关怀的气氛,防止患者自杀;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必须贯彻个别化原则。
16~30岁是易发人群;自杀率达15~25%,连续服药6~7个月可以治愈。
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
基本特征与轻抑郁相同,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症状较重,社会损害功能明显。
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
基本特征与轻抑郁相同,但症状较重,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社会损害功能明显。
复发性抑郁症
基本特征与轻抑郁相同,有2次以上发作,发作间隔至少2个月,且未有过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
目前躁狂发作,以前至少有一次抑郁发作。
1)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2)发作间隙症状明显缓解;
心理治疗方法与躁狂症和抑郁症的相同,合并使用抗抑郁和抗躁狂药物时,最好不要同一时间一起服用。
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
目前抑郁发作,以前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
混合性双相障碍
躁狂和抑郁混合发作或数小时内交替发作,且发作时躁狂和抑郁症状都很突出,以前至少有过一次躁狂或抑郁发作。
除上述特点外,发作时躁狂和抑郁的症状都非常明显
持续发作2周以上
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轻抑郁和轻躁狂的症状标准。
1)一次发作持续数年;2)发作期间有间歇期;3)症状较轻;4)注意与双相障碍的区别。
2年以上,中间可有数月的间歇期。
支持性心理治疗,可选用抗抑郁或抗躁狂药物,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病情缓解后需要长期服用维持剂量。
恶劣心境
持续存在心情低落状态(压抑、悲伤、沮丧);有消极观念,如自杀等,但顾虑重重,无法实施;感到疲乏无力、头痛耳鸣、心悸腹胀、焦虑易怒、睡眠障碍等躯体障碍,但不符合轻抑郁的症状标准。
1)18岁以上;2)持续数年长期情绪低落;3)有消极观念但不绝望;4)伴有多种躯体性的障碍;5)发病时有间歇期;6)症状没有昼夜轻重之分;7)心境低落从幼年开始,长期如此,可能是抑郁性人格障碍。
2年以上,中间的间歇期不超过2个月。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