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小儿推拿馆调理一个孩子比较严重的咳嗽,调理了五六次,在大见好转的情况下,有一天又突然加重了,反复查看病案,找不到原因,后来询问家长才得知,头天去农村老家吃喜宴了,又吃肉,又喝很多冰冻饮料,而且是在天很冷风很大的院子里坐。后来就特别难调理。
医院检查是支原体肺炎咳嗽,凑巧一起来馆调理,一个孩子咳嗽一直在减轻中,7天痊愈;而另一个孩子减轻了一天,然后开始加重,问家长孩子吃什么了,家长说孩子跟妈妈去参加喜宴了,后来缠绵两周多才慢慢痊愈。
还有的孩子调理过程中突然加重,问诊发现去旅游了,或者跟爸爸去吃夜宵了……
孩子来豌豆荚调理,我总是希望她(他)最快好,可是总有有效、有乏效者。常常反思,为什么有的孩子效果欠佳呢?除去我们的辩证调理思路问题,我觉得最大的痊愈障碍,就是忌口和休息。
反观我自己的孩子,从去年5月份我回来,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咳嗽六次,没吃过一包药(从前每次咳嗽,不吃药总会越来越重),一般都是三五天就好了。春节那次咳嗽时间最久,两周多,反思原因,也是因为春节饮食太过杂乱、走亲访友限制不了垃圾食品的缘故。
有人说,你们自己家的孩子,你肯定用心调理了!错,其实我调理自己孩子,远远没有调理店里的孩子用心。每次回家下定决心给她做,可是累的很,躺床上揉两分钟,自己就睡着了。或者她很不配合,所以手法从来没做完过。那么为什么好的快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食。只要一生病,孩子的饮食就立刻变得清淡无比。肉,断绝;零食,断绝;水果,断绝。每天只是面条,面汤,馒头,土豆,青菜,白开水……所以总是痊愈很快。
医院的住院部,看到一个女孩,五六岁了,发烧输液六天一直不退,妈妈说,孩子你想吃啥,让爸爸给你买。后来就看到爸爸提回来好几瓶营养快线,和两个汉堡。女孩喝了一瓶凉的营养快线,然后又开始吃汉堡。我看着心疼,对妈妈说,孩子生病了最好别喝这些东西,吃点清淡的馍菜汤喝点粥会好快点,她没搭话。后来,见孩子吃的全部是饼干、方便面之类……提醒她,也只是礼貌地谢谢我,照旧。着实让人很无奈。
中医看病,最讲究忌嘴。俗话说,“病人不忌嘴,医生跑断腿”。
为什么呢,这要药食同源说起。
据考证,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组方,大部分源于伊尹的《汤液经法》,可惜已经失传了。伊尹是谁呢,他是咱河南的骄傲,最伟大的厨师,中华的厨祖,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也是商代丞相。
话说伊尹熟知五行相克和五味调和之道。他说,“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他知道用咸去克苦,用苦去克辛,用辛克酸,用酸克甘,用甘克咸……所以他烹调出来的美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而且还能治病。药食同源最早就是从他来的。
药和食,追根求源,都有它的“性味归经”,都可以做为药,没有严格的界限。
我想到一个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百思不得其解,尝尝就能知道治啥病吗?不可能!所以傻乎乎的以为那就是个传说,假的,瞎编的。
后来自己琢磨中药草,才明白原来万物在中医里,都是讲“性味归经”的,性分温热寒凉平,味分酸苦甘辛咸,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论忌,“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黄帝内经言),所以人应结合病情与食物的属性而忌口。
这样想来,“尝百草”尝的是万物的性、味和归经。比如甘草,可以尝到它是甘味、性平,并通过古代的内视功法(现已失传)知它入人体后是走心、脾、肺、胃四经的。
哇,我们是不是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神话传说”了。也许每一个传说,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只不过我们的知识,不足以解释。
岔的远了,还是来说中医的忌口吧。
忌口的原则“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辨证论忌”,和遵循五行的生克规律忌口。《黄帝内经》云:“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以,寒病忌生冷、热病忌辛辣、阴病忌阴柔滋腻、阳病忌温热辛燥、虚证忌克消攻伐、实证忌补益固涩……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忌口也比较重视,他在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强调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提出了“食复”这一概念,即热病后可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他还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我们小儿推拿馆墙上也贴有一句话:“病热稍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好多妈妈看了都很吃惊,发烧了不能吃肉吗?是的,而且不能吃多。孩子生病了,一定要清淡清淡再清淡,坚持等病完全恢复,再给孩子稍微补充营养。
这里,有几点提醒爸妈:
1.孩子病后不要吃撑,不要吃肉。
孩子生病了,看着瘦了一圈的小脸,家长恨不得把家里全部的肉、鱼、虾都塞孩子嘴里,什么营养吃什么,赶紧补回来。这会好心办坏事。特别是发烧,坚决不能吃肉;咳嗽有痰,坚决不能吃肉。至少病愈后3-5天左右,才能慢慢恢复到正常的饮食。
2.病后不要吃生冷水果
有的家长说,油腻的不能吃,水果总可以吧,多补充维生素。其实水果大部分水果都偏寒凉,多吃会败脾胃,损阳气。
记得一个来调理便秘的孩子,调理了很久,总是今天调了,明天拉。不调了,就不拉了,反复不出根,问诊发现家人看网上说吃水果对便秘的孩子有帮助,每天都买很多很多的水果给孩子吃,不吃饭也要吃水果。却不知是水果吃的过多,伤了脾阳,失了运化。后来停掉水果后,再调理,很快就大见好转了。《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千万不要颠倒了次序。
3.病后不要心里弥补性吃东西
有的家长生病时知道不能乱吃,就给孩子承诺,病好了给你买冰淇淋、给你买啥啥啥……,然后孩子就记住了。稍微没症状,就开始要求父母履行承诺。刚不咳嗽了,就给孩子买冰激凌解解馋,后果往往是咳嗽缠绵难愈。《诸病源候论》中多次提到“冷乳、冷哺伤于肺,搏于肺气,亦令咳逆也”。
为了便于区别,我们根据性味来给忌口的食物分分类:
辛辣类:包括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韭类、花椒、青葱、芥末、酒类等。
生冷类: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萝、香蕉等生冷水果;萝卜、白菜、苦瓜、竹笋、蚕豆等寒凉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饮料或果品等冷冻食品。
发物类:包括鹅肉、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狗肉、虾、蟹、竹笋、芥菜、木薯、南瓜、韭菜等。
海腥类:包括虾、蟹、螺、贝类、带鱼、海鳗、乌贼、鱿鱼等水产品。
油腻类:包括猪油、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油炸、烧烤食品。
其他类:咸品,如食盐、酱油、豆酱、腌咸菜、腌咸萝卜、腌咸鸭蛋等;甜品,如白糖、红糖、各种糖果、糕饼、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龙眼、甘蔗等水果。
体质年龄不同,忌口也不同,可以自我对照一下:
体质偏实者:夹有痰湿瘀的人,不宜再补充过度的营养,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加强锻炼,避免发展成代谢性疾病。体质偏虚者:虚证之人,应根据体质决定补益的性质。如阳虚者,以补气温阳,散寒健脾为主,忌服寒凉、生冷食物,不宣过食凉性的瓜果菜肴;阴虚者,宜滋补养阴,生津清热,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但虚证者不可补益过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腻、油煎、干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补中有疏,以清淡和富于营养为宜。小儿及老人:从年龄特点来看,小儿时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应与其消化功能适应,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而老人脏腑衰退、化源不足,应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节制脂肪和糖类,多吃纤维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此外,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理论,我们还应该根据季节气候的改变,适时调整饮食,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季:春季多湿,人体阳气处于升发之时,肝胆气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应当减酸宜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夏季:夏季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对体虚、年老之人是进补的好时机。
相关链接(网搜):
一、孩子忌口
过早吃盐对宝宝的肾脏会产生负担。哺乳的妈妈也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的太咸。
大豆本身含有一种植物雌激素,如果摄入量较大,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雌激素摄入过多等副作用。此外,有证据表明雌激素会削弱男性生育能力。大豆类食品包括:豆腐、豆粉、豆浆、豆奶等。
周岁内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引起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兴奋剂,可能诱发少儿多动症。
5岁以内是宝宝发育的关键期,补品中含有许多激素或类激素物质,可引起骨骺提前闭合,缩短骨骺生长期,导致孩子个子矮小,长不高;激素会干扰生长系统,导致性早熟。此外,年幼进补,还会引起牙龈出血、口渴、便秘、血压升高、腹胀等症状。
腌制品(咸鱼、咸肉、咸菜等)含盐量太高,高盐饮食易诱发高血压病;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研究资料表明:10岁以前开始吃腌制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腌制品包括:咸菜、咸鱼、咸肉、腊肉、酸菜等。
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应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意外。
巧克力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因为鲜牛奶的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球蛋白,清蛋白只有20%;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其比例高达60%。
竹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成为草酸钙,过量食用对小儿的尿道系统和肾脏不利。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而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的吸收。儿童如果吃笋过多,会使他们缺钙、缺锌,造成生长发育缓慢。
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成年人饮用可以提神抗疲劳,但儿童就应该慎用。有的饮料上写着有降血脂的功能,孩子也不适合饮用。
鸡蛋、鸭蛋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儿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不好消化,会给婴儿带来不良的后果,加重肠胃负担。
二、疾病忌口
◎感冒:蒜头.花生.腰果.香蕉.橘子.牛羊肉.沙茶酱.冰凉饮料.烟酒。
◎鼻过敏:葱蒜.姜.油炸物.虾蟹.芋头.芒果.荔枝.西瓜.葡萄柚.冰凉饮料。
◎气喘:蒜头.辣椒.芥茉.油炸物.虾蟹.白菜.酸菜.橘子.西瓜.冰凉饮料。
◎胃肠病:蒜头.辣椒.油炸物.竹笋.芹菜.榨菜.南瓜.蕃薯.芋头.鹹菜.糯米.甜食.凤梨.香蕉.番石榴.芒果.橘子.浓茶浓茶.咖啡.冰凉饮料.烟酒。
◎高血压:酱菜.腌鱼.过鹹食物.咖啡.乳酪製品.奶油.巧克力.蛋黄蛋糕.布丁.动物油.动物内脏.虾蟹.烟酒.消炎药。
◎肝胆病:姜.蒜.咖哩.咖啡.酸辣刺激性食物.油炸物.虾蟹.鸡.鸭鹅.羊.蹄膀.香肠.腊肉.罐头.腌渍品.芒果.荔枝.龙眼.酒。
◎肾脏病:过鹹食物.腌製食品.动物内脏.油炸物.蛋类.猪油.鹹鱼.笋干.鹹菜。
◎膀胱炎:辣椒.胡椒.芥茉.花生.蒜头.腰果.沙茶酱.烈酒.炸物.燻烤肉类。
◎糖尿病:过甜食物.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蛋黄.胡椒.辣椒.油炸物.烟酒。
◎痛风:豆类.牛肉.动物内脏.啤酒.竹笋.香菇.小鱼干。
◎风湿痛:啤酒.香蕉.凤梨.竹笋.橘子。
◎趺打损伤:啤酒.香蕉.竹笋.酸菜.花生.甜食.辣椒。
◎眼疾:辣椒.蒜头.花生.乾姜.沙茶酱.烟酒。
◎失眠症:辣椒.蒜头.乾姜.沙茶酱.烟酒.咖啡.浓茶.油炸食物。
◎便血:腰果.咖啡.油炸食物.燻烤肉类。
◎痔疮:辣椒.胡椒.蒜头.沙茶酱.烟酒.牛肉.龙眼.荔枝.芒果蕃石榴。
◎青春痘:南瓜.芒果.香菇.竹笋.蛋类。
◎皮肤病:辣椒.蒜头.乾姜.沙茶酱.烟酒.虾蟹.乌贼.鱿鱼.花生油炸食物。
豌豆荚小儿推拿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