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噩梦helliphellip

—医学播客系列—

医学播客是医者无界MedLinc国际医学交流平台推出的播客系列,与医界大咖和医疗从业者们探讨医生及学者最关心的话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夏国华医生,夏医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做精神科医生,于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取得医学学位,曾在UTSouthwestern完成住院医培训,在美国取得婚姻与家庭治疗方向的硕士学位和咨询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是美国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委员会ABPN认证的精神病学专家,Brainefit的创建人。这一期,夏医生会和我们分享:灾难相关的心理障碍的基本知识以及解决方法,来提高大家的自评和救助能力。

原声播客音频

本期嘉宾:夏国华工作人员:JoshuaSutikno,Olaf

1.灾难相关心理障碍的基本知识

1.灾难的概念

首先,天灾人祸是最常见的两种灾难情形。灾难,一般指的是最近社会上出现的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冲击的事件,我们今天面对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的大暴风基本属于一个混合的状态,其中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因此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力量才能够应对灾难,救助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今天讲一下心理评估的知识以及一些与灾难有关的精神卫生概念。

2.应激是什么?

应激就是人体在超越生理和心理反应极限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状态,应激的来源包括外在刺激和内在刺激。排除疾病或者其他心理上的障碍都可以叫做外在刺激,比如自然灾害、工作压力等。这时人体会产生非特意的应答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当应激无效或失败时就进入创伤和疾病的过程。

应激是一种对抗应激源的反应,同样良性刺激也可以产生应激反应。如果超过了情绪的极限,人体一样可以产生应激的过程,比如说“乐极生悲”,高兴过度会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3.应激反应的症状

当我们遇到创伤刺激的时候,这种刺激能不能变成一个应激源,主要和个体的承受能力有关,包括个体的先天遗传因素、性格、阅历等等。我们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良的刺激,从开始接触到慢慢熟悉,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这种适应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灾难发生的时候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特别是情绪现象,比如说恐惧、焦虑、易激惹、易愤怒、兴奋、甚至失眠等,我们称之为非常情境下的正常反应。此外,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超长的震惊。

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两个可能:有可能是个人的超强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能够应对这些异乎寻常的场面;也可能是一种是心理休克的状态,比如说老百姓说的“吓懵了”。

4.如何分辨正常和异常?

灾难中我们怎么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异常呢?

第一,判断正常异常,要和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具体情境相结合。符合社会大环境和具体情境下的行为叫正常行为。

第二,按照个人的功能状态来判断,符合这个人正常人格的行为叫正常行为。如果超出他的正常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方式严重改变,就称之为异常,甚至会出现基本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这时候就要去找可靠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

因为不管是急性的应激还是长期慢性的应激之后,都逐渐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的症状:焦虑、噩梦,甚至还有患者严重时有幻听、幻视、或者是被害妄想,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去诊断。

2.灾难相关心理障碍的解决方法

Q:如何对群体进行心理疏导?

1.  面对患者群体,我们应该先进行登记找到有需求的人群,将他们安排到另外一个环境,再聆听病人的诉求。

2.  然后理清他的问题是什么,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安慰,告知这类疾病是低风险低死亡的,用科学的数据和临床研究来缓解他的惊恐。

3.  同时医生应建立积极的形象,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慰。

4.  此外还要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尽量展现幽默积极的一面,或者依靠宗教信仰。

Q:医务人员产生无助感怎么办?

1.  心理自救和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合理利用心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们提供的精神支持。

2.  在工作中尽量按照患者症状分流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以缓解医生的压力。

3.  提倡非医务人员去做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的事情,比如利用互联网帮助转发官方的咨询和讲座。

4.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群众在不接触患者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把N95口罩等专业资源留给医护人员。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zd/18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