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自助手册
面对全新的大学课业,
你迷茫吗?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的起始阶段,有相当比例的新生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中感到很迷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顺利成长和发展。
小余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他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升入大学后不久的一次新生摸底考试竟然还不及格,自信心突然坍塌。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越来越吃力,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竟然想退学。
点评:“学习适应障碍”在大一新生中很常见,其特点是对学习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心头袭上深深的失落感,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永远不要忘记,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除此之外,学会自主学习。你自主领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也让你受益终生。常去图书馆,“开卷有益”对大学生非常适宜。读书是有方法,但不读永远掌握不了方法。
是“不差钱”还是“总借钱”?——合理安排,量入为出
一个学期你的生活费要如何存放,一个月你的生活费要如何安排,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开销来保证自己的大学生活费用。做好对于钱财的合理规划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必修课。
据一项“大学生活初体验不完全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在至元的占31%;至1元的学生约占58%;1至元的占9%。此外,生活费超过元和元以下的学生均不到1%。
这两天,在重庆师范大学读大一的小徐和母亲闹翻了。因为返校前,小徐提出要把每月的生活费从元提高到1元。“现在和同学出去吃个饭,随随便便都要两三百,总不能都让别人请客吧?”小徐的理由似乎很充分:社交需要。“食堂吃就不行吗?”母亲冒火也难怪,“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出手倒是很大方!”“我们读书那会儿,一个月才几十块钱。”母亲认为,元已经可以让孩子过得很滋润了。可小徐喜欢交朋友,后半个月往往方便面就成为最好的“小伙伴”。
学习记账和预算。备一个比较方便携带的记账簿,把自己准备要花钱的项目逐一罗列出来。你记好了你每花一笔钱的账后,你也懂得学会安排你的生活费。其次,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END-
文字:安医大医学心理学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排版:程红
责任编辑:李微霞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