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致全体20

全体级新生家长们:

见字如面,先问声好!

首先,祝贺您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致级新生家长心理健康一封信,致力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当孩子收到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迈入矿大校园时,孩子与家长的家庭状态也开始发生改变:孩子将会独自面对和开展新的生活,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人际交往,而家长也要开始面对雏鹰离巢后的另一种家庭生活。本文将围绕“父母——新的历程——分离”、“孩子——新的历程——成长”、“家校合作”三个方面,邀请您一起探讨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给出一些建议。

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新的历程——分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从完全依赖过渡到相对依赖,最终实现完全独立的。在婴幼儿期,孩子是缺乏独自生存能力的,因此需要完全依赖养育者,也许您还记得孩子小时候的一声声有力的啼哭,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饿了、冷了、拉臭臭了,这些只有最亲近的您才能够分清。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们开始上学,此时孩子的世界不再只有父母(尽管亲子双方仍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对方的生活),新鲜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等主题开始充斥在他的生活中。在这一幼儿期至青少年期,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逐渐发展,亲子关系过渡到相对依赖水平。当孩子成年后,随着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开启了正式与父母尝试分离并逐步迈向完全独立的阶段。此时,大学生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和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物理距离的遥远让孩子明显从父母的生活中脱离,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独立探索建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尝试自主作出选择,亲子关系的边界也慢慢变得更为清晰和明确。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接受和孩子的分离,同时也要允许自己去体会孩子对父母的需求明显下降的感受。因为只有经历分离,亲子双方才能真正感知到,子女已从家庭中的被照料者转变为有力量的、平等和独立的成年个体,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随之重新定义,变得更加尊重、欣赏和支持。有这么一句话说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然,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刚上大学时都会感到担心和不舍,这种分离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正常的,在亲子关系紧密的家庭中更为常见。家长的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突然空闲、难受、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抑郁没有精神、睡觉或者睡眠减少、情绪低落、容易感动(容易哭)等等。如果您也出现了上述几种表现,此时要做的就是学会自我关爱。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把孩子和自己的分离当作加深亲子关系的机会,也是建设夫妻关系的好时机。放手让孩子去自由的探索世界,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稳定和安全的后盾,如此,亲子关系便逐渐发展为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

2.距离产生美——当孩子离家后有自己的空间,之前与父母产生的矛盾也会随空间和时间淡化。父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调整,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提供引导而非强制。

3.学着享受自己的生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尝试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最爱,家长要努力找到除孩子之外的精神寄托。这样,孩子才能够放心的展翅翱翔,而不被父母的情绪压力所阻碍发展。

孩子——新的历程——成长

大学是人生中的重要起点,是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准备。大学里,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方位探索了解自我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够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冲突。

国内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均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但与其他年级相比,一、二年级学生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而且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情况也以低年级为主。究其原因,是因为低年级大学生处于从中学进入大学的转折时期,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大一新生,常见的发展议题包括环境适应、学习、情绪、人际、恋爱关系等方面。例如,新生将会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独立自主生活,到了大学之后,离开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一方面使新生感到摆脱了束缚,获得照顾自己的成就感,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便,生活技能的不足使许多新生感到困难和无助。而对于身份认同的转变的适应同样很重要,入学时新生是以高考的胜出者、佼佼者的身份走进大学,带着喜悦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但入学后却发现自己只是这个集体中普通而平庸的一员。有些新生可能会感到学习上力不从心,强烈的落差感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情绪上可能出现焦虑、恐惧、自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并容易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退缩、拒绝,进而产生孤独感。

根据严重程度的由低到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发展性心理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困扰、恋爱困扰、性心理困扰、情绪问题、就业心理困扰等。

2.轻微功能不良: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躯体化、饮食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等。

3.轻度心理疾病: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等轻度心理失调。

4.精神障碍:所有心理问题中最严重的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大学生如果出现精神障碍,医院就医。北医院医院、医院等。

对于初期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如果新生和家长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调整和解决,学生将较顺利的完成这一过渡。新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家人、朋友和辅导员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以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适应水平,更好的应对大学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在新生初入学的这一阶段,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来自父母的温暖、信任和呵护将会给予孩子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家校合作

孩子在大学里的顺利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对此,心理中心给家长几点建议:

1.适度放手,给孩子独立自主空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把一切都给孩子,不惜为她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作为新生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将他们作为成年人看待,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决定,欣赏他们的探索,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辅助,做到对孩子的事关心但不包办,对孩子的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jbzl/20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