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第三次学考选考了,从前两次的考试来看,地理科目综合题的题型、难度、设问角度等都与老高考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下面,易达君就以这些变化特点为切入口,为同学们盘点地理综合题的备考要点。
信息载体的转变,使区域地理学习发生变化
在两次考试中不难发现,区域地理信息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空间定位要求降低,淡化对区域具体知识的识记要求,突出区域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原理性知识的分析应用。(年10月第2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2为图l中①地(海拔米)和②地(海拔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1)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2)比较①地和②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1)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
(2)①地年降水量较小,主要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时间长;②地年降水量较大,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②地年均温要低于①地,因其靠近赤道,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综合题图像信息量比较全面,对学生区域典型特征等存量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总体来说难度不大,第1问考查自然灾害,要求学生宏观掌握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第2问考查两地的气候特征差异,通过图2能够比较直观地找出差异。区域地理特征的考查深度比以往有所弱化,这将给高中区域地理学习带来变革。
以往是通过高二一学年的课时安排区域地理教学,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区域的典型特征。而现在新课改之后时间大大压缩,根据学生选考时间不同,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要作出不同的调整,所以将原来的“区域地理系统化”逐渐转变为“系统地理区域化”,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置于某一区域地理背景中展开复习,从而带动区域地理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缩短复习时间。比如:在自然地理复习过程中,可以将气候专题(气候因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要素、气象灾害、气候资源等)的复习放在非洲区域中进行。就非洲的气候分布而言,首先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非洲从赤道往南北两侧分别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然后与实际的非洲气候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有几处气候类型不同,如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南半球非洲西海岸的沙漠气候呈狭长型分布等,再结合气候形成因子考虑下垫面因素就可以解释以上问题。通过以非洲为区域背景可以将气候专题知识点全部贯穿其中,包括非洲的气象灾害、气候资源等,进行全方位复习,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深化。
问答方式的转变,对地理思维过程要求更高
(年4月第2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美国西部略图,图中85号州际公路沿线是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带,分布众多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缓慢,棉花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图2为85号州际公路在洛杉矶市的一块标志碑(南北朝向)。
材料二洛杉矶市(34deg;N,deg;W)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剧增,20世纪40年代初,该市汽车拥有量达万辆之多。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时有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3)6月22日,某观测者测得图2中标志碑影子的最小面积是0.3平方米;另于该日某时(北京时间10:30)观测到该碑影子朝向东南。判断上述两种观测结果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
面积错误。6月22日,洛杉矶正午太阳高度79.5deg;(大于45deg;),影子长度小于0.5米,面积小于0.3平方米。朝向正确(6月22日北京时间10:30时,当地地方时18:38,接近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
新课改后地球运动知识点作为选考内容,对学考学生无疑是大大减轻了压力,同时对选考学生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两次选考试题进行分析,对地球运动知识点的考查不再像以前单纯考查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而是将该知识点放置到一定的区域背景之中,以贴近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事象来展开设问考查。区别于以往对地球运动知识点的考查只注重学生的结果评价,新高考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做出推理判断,还要求学生说出推理判断的理由,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设问方式发生变化,而且答案组织也发生了变化,甚至评分细则也会发生变化。 综合题设问中主要行为动词的变化或者设问角度和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答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尽量以某一地理事象为主线,用发散思维或链式设问的方式设置系列问题,扩大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角度和视野,同时也增强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更有利于自己对某一知识点内在逻辑联系作更深的理解。在此,提三点学习建议:一是重视地理原理规律的学习,比如冲积扇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过程、发生条件等。二是注重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比如冲积扇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山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由于地势平缓,河流流速减小,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在掌握地理原理规律时要注重地理学习过程,思维严谨,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三是答案组织要力求精练、精细、精确,比如上题中如果判断正确而理由错误不给分,而写出的几个理由中有一个是错误的也不给分。这就要求学生在评分细则、答题要点、答案表述上多下功夫。地理情景的转变,给生活地理学习带来变革
(年4月第2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材料二
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万贫困人口脱贫,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
(2)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_______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
崩塌。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的认识,并且要求能够有效区分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灾害内部的关联性。对崩塌和地面塌陷两种地质灾害学生稍显陌生,甚至难以区分。至于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学生一般可以想到可溶性岩石较多,地下水溶蚀作用强,地下多溶洞发育等,但是大部分学生很难想到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这个答题要点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放在实际情景或生活中去理解。地理学科离不开实际生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最终是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改更加注重试题创设的情景,因为选择恰当的材料创设情景,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球运动、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知识点的考查更加注重放在一定区域背景和实际生活中去落实。一般情况下,新情景材料的呈现对于试题本身而言难度不大,但是学生遇到新情景的题目,失分率都较高,说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理论与实际还存有较大差距。在此,提三点学习建议:一是多应用新情景和多联系实际生活来强化地理思维,突破思维障碍,既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二是在新情景题中,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三是将所学知识更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当发现所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就是该知识点掌握得不够,还需要补充完善。只有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技能才能得以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新的突破。
地理冲刺题演练易达君找来了绍兴鲁迅中学高三备课组的冲刺题,小伙伴们练练手吧!题目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新疆是杏的原产地之一,杏树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无论平原、丘陵或沙荒地都可生长结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树种。新疆地区生产的杏具有果大、肉厚、品质优的特点。拟近年来新疆引进先进的杏系列生产线及配套设备,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杏脯、杏干、杏仁、杏酱等,建设杏深加工厂房和其他基础设施。
材料二:艾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是数百种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场所,有着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目前,这里已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新疆杏树栽培主要分布图。
(1)新疆阿拉山口素有“风口”之称,尤以春季为甚,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山口春季多大风的原因。(3分)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艾比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4分)
(3)艾比湖湿地面积萎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
(4)新疆地区种植杏树并加工成杏系列产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4分)
答案:
(1)距离冷空气的源地近(1分);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气旋活动(1分);山谷呈西北-东南走向,与气流方向一致(狭管效应)(1分)。
(2)艾比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1分);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阿拉山口大风加速艾比湖蒸发(1分);艾比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1分)。
(3)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更加干燥,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更大(1分);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淡水资源减少(1分);生物多样性较少(1分);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沙尘暴发生更为频繁(1分)。
(4)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1分);有利于防治土壤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1分);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1分);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1分)
题目二: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首都雅加达所在岛屿为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阵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雷阵雨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举例说明印度尼西亚利用丰富的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说明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5分)
(3)说明苏门答腊岛东部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3分)
(4)当雅加达市(约6deg;S)某建筑物一年中日影最短的时,求该日海口(20deg;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简述从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答案:
1.(1)①全年高温;②水汽充足;③对流旺盛(2)火山灰发育的土壤肥沃,发展种植业;利用火山地貌、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岩浆岩提供的建筑材料,发展建筑业;(利用岩浆活动形成的金属矿,发展采掘业);①印度尼西亚海岸线长,浅海大陆架面积广大;②陆地上茂盛的植物与流量丰富的河流给沿海带来大量的有机物质;③温暖的水域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与生存条件
(3)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多;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势地平,排水不畅;沿海海潮海浪入侵。(答出其中4点)
(4)64deg;先变大,再变小;再变大,后变小。
题目三:
材料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城市群。年4月5日国务院批复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材料二: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略图。
(1)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大省会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区位。(3分)
(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4分)
(3)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资源、技术信息角度,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的方向。(4分)
(4)分析鄱阳湖泥沙含量夏季高,污染物浓度冬季高的原因。(4分)
答案:
(1)地形平坦开阔;沿河布局(供水、河运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生产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3)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统筹分配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4)夏季多暴雨,流域内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枯水期,湖泊水位低;水体自净能力差。
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白癜风传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