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格障碍,请勿对号入座

当你不顺心的时候,偶尔也会来一句——有毛病啊!是哦,有毛病的可能不是别人,是自己呢?生活遭遇柴米油盐,人生经历喜怒哀乐,你会发烧,当然也会不愉快;你会住院,当然也会长久的情绪或者神马人格小问题。有点儿病算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很多天才艺术家也是有点大小毛病的人!好了,最好不生病,有病也不可怕。

没事儿别乱贴标签对号入座,有事儿的话,最好先了解清楚。其实说到病,感觉心理有病和精神病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除开情绪问题,关于心理问题,我们倒是可以了解一下人格障碍,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清楚,往下看,但是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参考一二即可。要不然,你真的会发现,原来人人都有病~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其特征主要如下,只要出现其中的5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   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   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   3.情绪多变   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   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   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   7.受暗示性强   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三)分裂样人格障碍:

有类似分裂症的思维和情感异常及行为怪异,但没有典型的分裂症性紊乱和确切的起病,其演进和病程通常呈人格障碍特性。同:边缘型分裂症;潜隐性分裂症。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常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这类人对人少的工作环境尚可适应,但人众多的单位和环境及需要交际往来的工作就很难适应了。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四)攻击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诊断人格障碍者是冲动型,必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1.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2.行为暴发不能控制;   3.不能控制或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   4.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5.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   6.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7.有自伤行为。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

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常,举止是否恰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如走路时有数路旁电线杆的习惯,锁上门后反复查看。他们疑虑过分,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不完善之感,过分谨慎小心,遇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少标新立异或独创。由于他们事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反复检查核对、怕出差错。他们还常要求别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事,有时妨碍他人的自由。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六)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

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纪,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七)偏执型人格:

又叫妄想型人格,其特点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8.易有病理性妒忌,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9.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告状、打官司,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10.具有将其周围和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症状只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八)依赖型人格:

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这害怕被别人遗弃。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九)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称为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亦称“悖德型”“违纪型”“无情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之一,多见于男性。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精神异常。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主要特征是极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容易冲动,往往受偶然动机驱使,经常违反道德法纪而不后悔,在犯罪者中约占10%到50%。做出这一诊断时,患者至少需年满18岁,但在15岁以前即出现下列品行障碍:   1.经常逃学,闲荡;   2.因行为不端曾多次被学校开除或勒令退学;   3.曾被拘捕或送交少年法庭;   4.至少有两次离家出走,在外过夜;   5.经常撒谎(并非为逃避责罚);   6.过早发生性行为;   7.过早吸烟、饮酒,或吸毒;   8.经常偷窃;   9.不止一次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10.反复挑起斗殴;   11.经常违反家庭或学校规章制度(出逃学,出走外);   

15岁后主要有下述表现:   1.不能坚持学习或工作,有学不上或有业不就达半年以上;   2.经常旷课旷工;   3.数次离开工作岗位并无就业打算;   4.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产生违法行为(不论是否被捕),如破坏公物,骚扰他人,偷盗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   5.易激惹或产生攻击行为,常斗殴或殴打妻儿;   6.不履行承诺或义务,欠债不还,不供养子女;   7.生活无计划,仅凭一时冲动,如无目的离家出走,无固定住址达一个月;   8.不可信赖,如用假名骗人;   9.行为卤莽,不记后果;   10.忽视或虐待子女,不尽赡养人义务;   11.无法维持一夫一妻生活超过一年。

(十)焦虑性人格:

特点是懦弱胆怯,这种人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胆小、怕事,易惊恐,敏感怕羞,对任何事都表现惴惴不安,在新的情况下易发生焦虑反应,这种人易患焦虑症。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1.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2.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3.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4.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5.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6.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一句: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你一定能够从中不小心的找到与自己匹配的项目,但不意味着你就有所谓的人格障碍甚或是不可救药!

我们生来世上必然带着家庭的标签,生活的痕迹,以及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划痕。生活的美妙不在于“是”和“否”,而在于“度的把握”,把握好自己的度,做个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已是精彩,至于我们身上那点小毛病,就让他去吧……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yjw.com/rcys/12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