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缺陷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两种,下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注意缺陷是智力障碍所固有的特征之一,也是区分智力障碍与非智力障碍的关键特征之一,这种观点被称之为“差异模式”或“缺陷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智力障碍儿童所表现出的注意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注意发展的速度缓慢,这类儿童如果与智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相比较,其注意力水平基本一致,这种观点被称为“发展模式”。从已有的研究证据上来看,发展模式得到了较多的支持,⑥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发展的规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心理学中将注意按有无预定目的和有无意志努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智力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有意注意处于缓慢的形成过程之中。
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不易受预定目的的支配,所以外界的无关新异刺激对他们往往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学习活动中,他们难以将注意集中在学习任务上,时常被无关刺激所吸引,他们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发展缓慢,这一特点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二)注意特性的发展
一般认为,注意特性或注意品质的发展包括注意广度的发展、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注意分配及注意转移的发展。
1.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数量。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研究发现,注意广度与智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智力障碍儿童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
2.注意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很难将注意力持续维持在某一特定学习任务上。研究者采用传统的划消法测试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并与普通儿童进行比较,测验中要求被试在0~9的个随机数字中,划去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2个数字,限时3分钟,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稳定性与正常儿童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超过61%的被试有明显的注意障碍。
3.注意分配与转移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也比正常儿童差,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政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外部刺激的变化转移注意对象,即很容易分心。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分配的能力也比较差,对于较复杂的注意分配就更为困难,因此,常常表现出顾此失彼,像正常儿童那样,一边听一边写,他们会感到困难。
研究者以平均智商为52.7的14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为被试进行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年龄为12~17岁,平均年龄为14.6岁的智力障碍儿童,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读色片名称、读黑色字、读字的颜色名)的读名速度只相当于7~8岁的正常儿童,而在读名准确性方面明显低于7~8岁的正常儿童,在色一词干扰的条件下,智力障碍儿童的平均错误数达到,与正常儿童的平均错误数(48)相比,显示出更为强烈的stroop效应。这种情况表明,智力水平对抗干扰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注意品质的好坏决定了认知水平的高低。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大都很难控制自己,会表露出注意力涣散的状态,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研究者统计了智力障碍儿童活动性任务的完成情况,结果发现,六年级和八年级正常儿童的平均值分别为.38和.13,而同年级的智力障碍儿童酌平均值只有.50和.54。由于他们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很多知识的掌握可能是支离破碎的,难以记忆和保持。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