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俱乐部」,国内最大的户外运动社交平台
“户外运动
居高不下的事故发生率
节节攀升
迷路、失足、被困……
在路上,不是光有梦想就够
去户外,更不是光有勇气就行
最近几个月
针对驴友频繁遇难的讨论再度火爆社群
在悲剧发生时
向驴友伸出魔爪的又是谁?
我们应该吸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训
让悲剧不再重演
大多数出事故的皆为经验不足
且无组织无纪律的单独出行
端午假期许多驴友出行
希望大家注意安全
安全户外,平安归来
”案例1
独自徒步洛克线失联9天
获救后遗憾去世
▼
4月19日,山东青岛女驴友荆茜茜独自一人来到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准备徒步穿越洛克线到稻城亚丁。没有按规定到达木里县后进行登记,在出发后第一天,就因为失足跌落造成骨折。
随后茜茜迷路,一直没有回归到主干线上。4月29日上午,受伤的她终于被民警和村民找到。由于耽搁时间过久,茜茜过于虚弱,没能挺过最后一关,在医院遗憾去世。
案例2
台湾情侣登山
约定谁先死就吃其肉活下去
▼
一对热爱户外的台湾情侣梁圣岳与刘宸君,相约于2月下旬前往尼泊尔攀爬喜马拉雅山,可是,3月初他们不幸迷路了,整整被困了47天。被困近3周的时候,梁圣岳和刘辰君渐渐变得绝望,求生力薄弱,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等待救援,痛心的是,在被困第44天,刘宸君捱不住去世。梁圣岳被发现,送医院检查,体重狂掉了30公斤,脚上爬满蛆、头发都是虱子。
作为一名户外人
每看见这样的新闻,心跟着一次次揪紧
我们始终相信
背包里装的不仅仅是梦想,更有责任
而首要的,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户外不是冒险
一:了解自己,选好团队,千万别掉队
“驴友遇险,70%是因为迷路。”北京绿舟应急部部长李兴江说。户外运动一般要求团体行动,一个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领队和收队,还要有熟悉通讯的人,以免和外界失去联络。
二:准备充分,你拥有的东西决定生死
出行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天气,装备,景点环境路线。事实上,在极端环境下,你所拥有的东西将决定生死。
1、首先要解决着装问题
▼
登山新手一般建议先尝试山峰海拔在米以内,山上早晚温差大,特别考虑意外和极端情况,比如突然降温,大风,降雨等。
穿着类参考清单:冲锋衣、冲锋裤、速干衣、登山鞋、袜子、背包、护膝、手套、帽子。
2、搭建临时住所
▼
在野外要找好地方安营扎寨,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利用大自然的恩惠,有时能发现现成的或是稍加改造就可以临时安身的天然庇护所,比如说山洞、树洞、大树的树根等。如果找不到其他的庇护所,有些凹坑倒是可以利用。在凹坑上盖上些树枝、杂草,坑底垫一些干草就可以睡觉了。
3、野外生火必备技能
▼
在野外,生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望远镜的凸透镜卸下,在阳光明媚的郊外,可以用它轻易地点燃报纸。野外用的生火工具主要还是打火棒。
4、寻找安全水源
▼
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3-7天不喝水,在比较难找水源的情况下,建议带储水或净水装备,以备不时之需。推荐饮水袋、生命吸管等。
5、备用食品的重要性
▼
野外活动的食品,应根据个人口味和具体行程制定好食品携带计划。在野外随时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以防万一,备用食品是必不可少的,推荐:巧克力、士力架等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且不占用空间的食品。
6、找到正确的方向
▼
在野外,不管你决定要安营扎寨,还是继续前进的时候,你都需要估计你的大概位置,并确定北在哪。你需要指南针或者GPS手机。
三:户外十条潜规则,保人更保己
1、帐篷可以挤,睡袋不能借
▼
有的新驴会想,有什么欠缺,到时向别人借好了,事实上,即便是有比较好心随意的驴友,愿意和你挤一顶帐篷睡觉,贴身的睡袋,也是不会随意外借的。睡袋是最贴近身体的物品,加上暴走了一天,身上总会有很多汗,路上无法洗澡,到了晚上就钻进睡袋睡觉了,睡袋通常也是充满“个人气息”的,当然不能外借了。
所以,参加可能露营的活动,务必要带上自己的睡袋。
2、自愿参与的,千万别抱怨
▼
户外旅途中,会有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遇到困难时,驴友们都是会秉承,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要埋怨队员。
因为自己的一腔怨气,而随意离开团队单独行动,或者做出对大家不利的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下一次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你结伴上路了。
所以,报名参加户外活动前,一定要想清楚。
3、水要自己带,不能跟人要
▼
户外活动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
借水是一件不卫生的事情,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尝外,而且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每个人只准备了自己的那份水。所以,多一份准备,让自己的水壶永远不要断水。
4、只称呼外号,隐私不要挖
▼
在驴友圈中,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外号,而很少会告知自己的真名,的确,在路上的人,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驴友。
在这过程中,新驴们也可以向资深驴友,请教一些新入圈的注意事项,可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更快融入驴友圈。所以,喊一声外号,能更快的消除陌生感。
5、敢承担责任,做个热心肠
▼
驴友结伴上路时,大家就是一个团队,会遇到一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事情,比如探路、做饭、取水、升火、收队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驴友团队,都有一两个负责组织工作的“主心骨”,会安排参与驴友做事,在得到分配任务时,驴友们要积极些,将分配到的任务做好。
在路上,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因此要主动去承担,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帮助其他人,这是一种户外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驴友们非常崇尚和看重的。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6、身体准备好,绝不拖后腿
▼
在即将从事一些挑战难度较高的户外活动时,行前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要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提升自己的体力和耐力,在饮食、休息上也要做足准备,补充必要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
所以,不能有靠别人的想法,这条,生活中也是。
7、黑暗很可怕,有光也不借
▼
户外活动,难免遇到走夜路,常见的光源装备包括: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一般情况下是不外借的。
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即使是没有夜晚行进计划,也要准备一支手电筒。
所以,黑暗意味着危险,而光明能带给你安全。
8、年龄莫要问,贫富都平等
▼
现代社会,很多女性的年龄,普遍会当“隐私”看待,并且讳言年老,在户外遇见女驴友,更不要随便打听人家的年龄,这会让你和她都很尴尬。
走进户外,每个人都要忘记平时的身份和地位,尽情的去大自然中放松心情,去呼吸每一次新鲜空气,不要还惦记着生活中的烦恼。
所以,在驴友圈,人人都是平等的。
9、婚姻和健康,提及要慎重
▼
谈论婚恋问题,在现代人看来,不仅会误认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被视为成心令人难堪,或是对交谈对象进行“性骚扰”。
同样,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均为其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所以轻易不会将其实情告之于人。别人都不愿告诉你了,你还要问什么?
所以,管好自己一张嘴,不要闹不愉快。
10、借钱是个坑,轻易别开口
▼
当你们的关系达到十分亲切的地步时,借钱是一种很不合适的行为。现代社会中,只要你努力工作,基本生活是可以保障的,如果偶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钱,也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说明具体情况,再寻求朋友的帮助,这是对自己,对朋友的负责。
所以,借钱需谨慎,救急不救穷。
四:户外遇险,如何活下来
1、被困先发求救信号
▼
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火堆信号:点燃距离相等的三堆火,晚上以光为主,白天可放些青草形浓烟。
光照信号:利用手电或灯,每分钟闪光6次,反复多次。
色彩信号: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或戴颜色鲜艳的帽子,站到突出的地方引起人注意;或在高处挂鲜艳的衣服或被子等物。
反光镜子信号:利用太阳光反射信号,可引人注意,一般每分钟6次,重复反射。材料有玻璃片、罐头皮、眼镜片、回光仪等。
物品信号:利用树枝、石块、衣物等摆放“SOS”信号每字尽可能大一点。在雪地上可直接写出“SOS”。
声音信号:如距离不大,可发声求救;或借助打击声发出求救信号。
地面标志信号: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图案,或在雪地上踩出求救标志,也可用椰子树干,树枝、海草等拼成标志信号,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
2、受伤后及时处理伤口
▼
登山时容易摔伤,一旦从高处摔下,不要随意搬动、拉拽伤者,现场急救应根据伤势进行止血包扎,固定骨折部位。将伤员平托到木板上并加以固定,禁用床单等软物体搬运。
颈椎受伤伤员,还应固定其头部,并上颈托,无颈托时,应在伤员的颈部两侧各放一只沙袋或衣物,以防头部扭转或屈曲导致颈椎损伤加重。同行的“驴友”要第一时间拨打和,派出1到2个人到距离事发地最近的主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援人员。其他留守人员要指定1个人用言语多安慰伤者,减少伤者精神上的伤痛。与此同时,其他人尽量清理事发地周边的障碍物,为此后的消防救援工作扩大作业面,争取救援时间。
真正的户外人
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轻松和快乐
远离市区的喧嚣和尘世俗事的缠绕
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提倡的是追求自我、放松身心
不干涉他人、不打扰他人
不仅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更有对世界的大爱与责任
冒险与探险的一字之差
不要使遇难成为不该有的遗憾结局
假期出行,请注意安全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
超级俱乐部略作整合
99%的驴友都在看的户外干货,长按寒假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哪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