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不同,各有天赋
年武汉清晨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合作后,奠定了武汉清晨在精康人士康复服务上的专业支持和系统开展康复服务的持续性。
从年起,机构始终围绕“搭建身心障碍人士的社会支持性平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使命。通过三年机构团队的努力拼搏,年我们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任务。
机构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
年在武汉市已累计建立5条街道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并总结出了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及流程,与辖区社区建立链接,促进康复者的社区康复及社会融合。年服务辐射社区44个,已辐射精康人士人。开展康复服务达人次。
在年团队实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架构,机构统一了工作目标和内容。
面向社区康复者,我们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始终秉承复元理念,提供多元的社区康复服务。
1
社区康复站点(阳光驿站)日常康复服务
年(受疫情影响)驿站全年开放天数为天。疫情逐渐稳定后,我们陆续动员康复者回到驿站继续康复。我们发现学员们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动手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促进大家社会功能的恢复,阳光驿站开展了系统的药物管理、躯体管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心理康复等服务。
2
社区职业康复
与社区康复学员筹办《晨光报》。
《晨光报》主要面向的读者为康复者、家属、辖区医生、社会志愿者。
晨光报的开启,是我们探索社区康复者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的职业康复方式,以通过报刊的每期的内容规划、报刊内容收集、协调投稿人修改等工作任务的完成、问题解决、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及解决。并且“晨光报”将成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筹办《晨光报》的过程中:学员在其中主要承担收稿、审稿、编辑等工作,社工定期对编辑部成员进行沟通培训,目前已经出版了7期。
3
家属支持
一次入户调研中,我们遇到一位50多岁的父亲,跟我们讲述孩子小时候学习不好、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家长不理解孩子·……边哭,边诉说,足足2个小时。他说:“这么多年来,我无处诉说,家里的亲戚不会听我们说,有这样一个孩子,邻居也没有来往,更不能跟老婆说,照顾这个孩子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其实,我也好想有人听我说,谢谢你们。”像这样的家属太多了,他们需要被关爱被支持!
于是,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支家属互助的队伍,家属有地方可以倾诉、家属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好的经验可以共享、让家属也有喘息的机会。
在年我们建立了一支“同心圆”家属互助组织,搭建一个由24名家属参与的同心圆家属互助会交流群。
(入户访谈)
(家属访谈)
成立第一次“同心圆”家属互助大会,讨论并确定“同心圆”家属互助会成员、互助会内容、宗旨及相关规章制度等。
社工与家属共同策划活动4场。总计参与活动人数达人次。包括:“翻转课堂、户外实践”——黄鹤楼出行活动、“快乐龙灵山走进大自然”户外出游社会融合活动,“年元旦联谊活动”和“大手牵小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策划活动。
家属互助
目前家属与志愿者为辖区康复者发放防疫物资包份;家属互助会成员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平台相互倾诉与交流。为其他家属解决疫情期间网络平台的适应问题(包括日常线上买菜接龙、手机使用等)、日常疫情防护、孩子陪伴与就业问题。疫情后期家属团队帮助2位康复者找到了临时性就业岗位。
家属培训
为了支持家属更好的陪伴孩子逐渐走向康复,我们链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治疗部刘修军主任,根据家属的需求,开展主题为“精神障碍居家康复”和“春季精神疾病高发,我们该怎么办?”的讲座培训活动,参与人数高达人,医生分享并与家属交流了与康复者息息相关的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指导家属家庭护理方法,指导家属在照料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教家属在居家照料中如何预防复发。
4
志愿者参与
社会志愿者服务:社会志愿者瑜伽徐老师、山老师、亲历者们、江汉大学的志愿者们全年为我们的学员们持续性的提供躯体训练、疫情期间的线上康复活动、职场分享交流等服务近百余次。疫情稳定后,志愿者线下到武汉其他驿站交流、分享,开展社交礼仪教学于实操。动员已经回到社会上就业的亲历者为我们的康复者提供他们的康复历程和康复期适应职场工作的方法;
企业志愿者服务:武汉1点点奶茶志愿者(曾担任过企业HR),为我们的康复者从面试心态、如何与面试官交流、模拟面试、如何防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学员们从容应对求职面试增添动力。
因为社会志愿者的参与,让社会与康复者的距离更近一点点。
社会倡导与融合活动
为了让社会公众了解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