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慢病,人们并不陌生,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几个慢性病人。慢病主要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组疾病。
引发慢性病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年龄等不可改变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都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险因素。如果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管理并持之以恒,就能减少慢病发病率,并有效提高人均健康寿命。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决定人体健康的主要有五大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作出了非常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最可贵之处是“治未病”和防治慢性病。中医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最突出的是注重整体的理念。
中医治未病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强调重视保养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患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
春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人体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生活规律也易发生变化,健康人能很快适应,但有慢性病的人则容易旧病复发。尤其是早春,由冬季进入春季后,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处在调节之中,在短时间内人体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调节适应的时候,身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低,易感染各种疾病。
春季也正是蔬菜水果的淡季,人们吃的蔬菜、水果相对减少,品种也比较单调,常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尤其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致不少人出现口舌生疮、牙根肿痛、牙龈出血、大便秘结等内热上火症状,更易引起各种慢性病复发。
一年四季中,冬季和春季是高血压、冠心病及并发症的高发季节。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大多都很严重,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而这些并发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起病过程也相当紧急,患者往往命在弦上。所以,早春季节,做好高血压等慢性病及并发症的预防是重点。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饮食不合理高脂食物摄入过多:是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食物主要包括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因口味诱人,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经常食用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
蔬果杂粮摄入少:可导致体内维生素缺乏、纤维素不足。维生素是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长期缺乏可引起生理机能障碍,导致疾病发生。纤维素主要来源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物中,虽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促进肠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纤维素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抗癌、肥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盐多油多糖:过量摄入,很容易引发体重超标和肥胖,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甜饮、甜食对青少年成长发育极为不利,尽量少用。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大家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长期缺乏体力活动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带来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也是多种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香烟中含有多种有毒致癌物质,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以及肺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的危害遍布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二手烟的危害同样巨大。
过量饮酒:饮酒伤肝,过量饮酒还是肝癌、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限酒。
熬夜:从内分泌角度讲,晚11点后入睡就属于熬夜。长期熬夜可造成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病,增加患癌风险。正常的作息时间应在晚11点前入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