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 谈二孩家庭长子长女的适应障碍综
习惯了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孩子,对父母再生育有多抵牾?最近媒体报道,武汉一名13岁女孩以死相逼,怀孕妈妈含泪流产;青岛1学校班里几位同学结成“反弟弟mm同盟”。
如此个案不胜枚举,在出诊中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和主治医师钟鑫琪均发现,这些孩子们的抵牾心理还会衍生成各种头晕、肚子疼等疾病症状,但每次救治做体查、检验却都指标正常。
分析这些小朋友的各种表现和反复出现找不出缘由的奇怪“病痛”,钟鑫琪认为他们可能患上了“2孩家庭长子/长女的适应障碍综合征”。
“2孩”政策改变了传统的4+2+1的家庭模式,对孩子来讲,也许也改变了他们“全家宠爱于一身”的状态。大人都在积极摸索侧重新适应的方式,那末,如何让大宝适应、接受弟弟/mm的降临呢?
作为1名具有两个宝宝的资深妈妈兼儿科医生,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认为,父母不要对孩子们的这些“奇怪”表现过度耽忧,。在大宝度过初期应激阶段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大宝进行心理上的引导,让孩子从妈妈孕前就能逐渐接受2孩的到来。
孕前——暗示或带大宝接触2孩家庭
谭小华介绍,很多父母在怀二孩前常常更加重视身体调理,但对大宝心理上的调理并没有一样重视或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这就造成当二宝来临时,大宝感到措手不及。谭小华建议,父母在计划要生二孩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通过图书、故事、与小朋友游戏等方式来逐步告知大宝,有这样一个暗示: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会有一个自己的弟弟或mm。
在生活的细节中,可以见缝插针地暗示,谭小华举例说:“如伪装游戏过家家,扮演如果有了弟弟或mm,大宝的生活或行动方式会是怎样的”。另外,可以带着大宝去已有俩宝的家庭串门,近距离的接触小宝宝,了解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同弟弟/mm相处的。
孕期——让大宝感受“2宝”的成长
谭小华介绍,很多妈妈在得知怀上二宝后怕大宝有情绪不敢告知大宝,但这类做法其实是毛病的。她认为完全可以推心置腹地同大宝讲,告知他:“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在妈妈的‘宫殿’里一点点的长大。”让大宝从心理上取得对2宝的共鸣。
在孕育2宝的不同时期都和大宝分享2宝的成长,如二宝现在在肚子里有多大了、发育了甚么器官了、会有哪些反应了,可以让大宝感受一下胎动,带着大宝一起跟2宝讲话,让大宝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长。
另外,怀孕期间在为2宝的出身准备东西时,也不要忘了给大宝也买一点他喜欢的玩具,并告知他:“这是代二宝送给你的。”这个进程能够让大宝逐步真实的感受到2宝的到来。
出身后——有技能地应对大宝情绪
2宝的出身常常占用了父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时候大宝难免失落、焦虑,谭小华建议,对大宝的各种情绪,父母更要有技能地处理。
理解大宝出现的烦躁、违拗情绪。父母在大宝因吃醋2宝闹情绪的时候告知他:“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但是你这样做不对,如果能……就更好了。”当大人喂着、抱着、逗着二宝时,告知大宝:“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很喜欢你。”同时也可以让大宝也像二宝一样,体验一下被拥抱、逗乐的感受,体验像二宝一样的娇宠。
创造机会多陪伴大宝。尽量的让俩孩子都在父母身旁,避免将大宝送到别处的情况。创造机会让二宝加入大宝的生活中,比如:可以带着二宝一起送大宝出门上学、一起在门口迎接大宝放学,带着二宝看大宝的游戏、表演,并适当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在2宝睡觉或条件允许的时候,争取尽量多的时间同大宝单独在一起,聊天、玩玩具、讲故事、外出游玩等等,减少大宝“因2宝的到来而父母被占有”的感受。
不要在俩孩子之间进行比较。孩子的气质特点及发育阶段不同,他们的行动模式就不一样,在两个孩子间进行比较容易破坏同伴间的感情,特别要避免当面指责、训斥的情况。对有些看似“逗孩子的”,比如“有了弟弟/mm,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妈妈们一定要当面给予严肃制止,并且认真且坚定的告知大宝:“他们说的是完全不对的,爸爸妈妈永久都很爱你!”
让大宝参与到照顾2宝的过程中来。比如和大宝一起给二宝做抚触、主被动操,让大宝抱抱2宝、给2宝读读童谣、帮忙拿点小东西之类的等等,固然这些行动要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同时这个进程中,要给大宝满满的赞美。这样不但能促进两个孩子感情,而且能让大宝在劳动中取得成就感。
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生育二孩后,妈妈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是孕期还是产后,妈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不如平常,这需要借助周围人的气力,特别是来自家人的关爱。同时在这个时期,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密切的沟通,让老师协助大宝进行情绪和行动调剂。
总之,在“2孩时期”,父母们都需要根据俩孩子的年龄、互动情况等时刻调剂着行动模式,才能更好的调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增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南方李劼通讯员白恬)
(文章源自:南方)
长按以下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