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离开熟悉的人、事、物,以及长久生活的环境,进入一个全然陌生又不可知的环境,害怕、恐惧、焦虑在所难免。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理,若能了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内涵及协助的方法,必能与孩子一同走过这段过渡期。
云凌启蒙园在下面提出了一些小建议,希望给家有入园宝宝的家长一些启发。
分离焦虑是什么: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和亲密的抚养者之间突然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
入园前准备
要点:帮助孩子熟悉启蒙园的环境,用正面的语言介绍幼儿园,促进孩子产生对启蒙园的信任感。
1事先预告
面对新环境,让人恐惧的是未来的不可知。此时,若能确定新环境将有更好地生活,就会有高度的期待,而减少不适应的情形。入园前,父母可适时的向孩子预告美好的未来:[上学会认识很多小朋友,还有许多玩具喔!]也可预告园所一天的流程,协助孩子建立正面的心理预备。尽量避免恐吓孩子:[你若不守规矩,老师会处罚你。][现在我们喂你,等你上幼儿园就要自己吃了]。以免孩子觉得启蒙园是个不安全的地方,加剧孩子的入园焦虑。
让孩子事先预知即将面对的状况,可预防分离焦虑。但若孩子的天生气质较易紧张不安、没有安全感,则不要太早预告,可先带孩子一起到园所和其他孩子互动后,再一起讨论入学事宜。
2事前参观
入园前,可尽量抽空带孩子前往园所参观,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需注意不要待太久,在孩子还未疲累、厌烦时,就可离开园所,让孩子保持兴趣,期待下次的来临,也是避免分离焦虑的方法之一。
3可提前与孩子共读入园的绘本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绘本,如:《一口袋的吻》《大卫上学去》《妈妈心妈妈树》《小阿力的大学校》《魔法亲亲》。在与孩子反复共读后,孩子自然地会在故事中吸收对园所的了解甚至好感。
正式入园
要点:家长要放轻松,这个阶段虽然艰难,但肯定会过去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信任老师,坚持入园。正式入园后,孩子会表现出3种不同的症状刚入园就表现不适应面对这样的孩子,通常坚持下列步骤,大约1~2星期,孩子即可克服适应不良的情形。
☆每天在家中先向孩子预告接送的流程,以及在学校有哪些好玩的食物。比如:你到学校可以喂鱼、切香蕉、串手链;下午上完英文课,我就会来接你。
☆与孩子分离时,用温和的态度、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不论孩子回答好或不好,只要确定他已收到讯息,就可以坚定的离去。
☆到园里接孩子时,不要表露心疼的样子,而是和平常一样,和孩子谈一谈今天好玩的事。不要询问孩子:[你有没有想念妈妈?]若孩子主动表达想念妈妈,则回应孩子:[妈妈也想念你,但是妈妈很高兴看到你上学,学到很多东西,变成聪明的孩子。]
听老师说过这样的例子:
有个孩子入学哭闹持续时间很长,家长接受不了,担心孩子在园所受了什么委屈,于是将孩子接回家中自己带。孩子接触的同龄环境越来越小,越来越不能融入群体,越来越不独立。在这个时候,父母只好再次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了。而老师们发现,孩子自我肯定和独立性更差了,哭的时间也更久了,因为孩子觉得只要靠哭了就能吸引成人来。他很少去做一些积极和主动的尝试,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事情。
☆在云凌启蒙园,我们鼓励新生家长提前半个小时到园,家长可在故事区域陪伴孩子阅读故事书,融入环境;或在与老师有预约的前提下,进入故事屋陪伴孩子读书、熟悉环境。当孩子情绪稳定,适应环境之后可以再做分离。
☆除了共情孩子,也可告知孩子妈妈有事情(上班,做家务等等)给孩子心理做些预备。
比如说像下面这位妈妈这样做:
妈妈:果果,妈妈待会儿有事情,需要去上班,一会儿要走了,你需要妈妈做些什么?
果果不情愿地摆摆头:妈妈不要走,我要抱抱。
妈妈:那你想抱几分钟呢?
果果想了想:两分钟,嗯..三分钟吧。
妈妈:可以,抱抱3分钟。(1.可以定一个闹钟作为一个清晰地标准。防止妈妈说时间到了,而孩子说还没到产生争执。2.妈妈全身心、心贴心的拥抱孩子,孩子会从中得到力量)时间到了,妈妈平静地提醒到:果果,老师已经在等你了,妈妈下午放学会准时来这里接你。再见。
做了这些,果果放开之前紧握不放的手,能自己走进班里,虽然是哭着进去,但跟以前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
ps:上面这位妈妈在与孩子分离时做了下面两步:
1.妈妈告知孩子并将选择权交回给了孩子,并且妈妈说到做到了。
2.妈妈在这段时间里全身心地抱孩子,和孩子有情感地联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满足,就会有力量。
刚入园能适应,但几天后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形碰到这样的问题,可先和孩子聊一聊,最常出现的答案是:[不好玩!][我不去上学!]若没有其他特殊的原因,这种状况通常可视为学习的过渡期,只要坚持上文所述,再加上耐心的辅导,强调孩子现在的良好表现,以及朋友、老师的关心和具有吸引力的教具等,大都会恢复对上学的热爱。
入园后就一直适应良好这类型的孩子当然没有适应的问题,唯要适时的关怀他,随时了解各方面的需求,不要顾此失彼。
父母的态度和方法1父母要心情淡定,学习放手,信任老师的带领,尽量配合园所要求。
若没有必要,请不要随便进入教室陪伴孩子,以免孩子因撒娇而表现不适应的行为。接送孩子时,不要表露怜惜之情,避免孩子回应你的[疼惜]而表现楚楚可怜的样子。
面对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有些父母太在意孩子在分离那一刻的哭闹,而与孩子相拥哭成一团;相反的,也有些父母将孩子交给老师后,趁机偷偷溜走,完全不顾孩子被抛弃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增加分离焦虑宝宝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更难融入环境。
2在分离时用平常心告诉孩子(温和的,坚定地态度)
其实,若能在分离的时刻用平常心告诉孩子(温和的态度):[妈妈要去上班了(坚定的语气),你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正面的预告),在下午吃完点心后(若孩子已经有时间概念,妈妈可说出正确的时间),我会来接你(明确预告接送的时间)。]不论孩子回答好或不好,只要确定他已接收妈妈传达的讯息,就可以坚定的离去,不要有拖拖拉拉的反应,以免引起孩子撒娇式的哭闹。若妈妈尚未预备好离去的心情,则不要对孩子说出要离去的讯息,待遇备好就要贯彻上述的方法。
3孩子有情绪,先倾听,再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建立并遵守母子/父子之间的约定,到了时间坚定的把孩子交给老师。
坚持上述的分离程序是为了让孩子清楚妈妈与自己的职责,如同剪断脐带,不再依赖母体的养分,能自己进行呼吸、消化、吸收等作用,进而达到独立。同时借由语气和态度传达给孩子[你不是被丢弃,而是被温和且坚定的要求],如同要求生活常规一样。整个过程用爱与规范来串联,让孩子学习勇于面对未来而不惧怕。在孩子踏入团体生活的第一步,就要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稳固的磐石。
放学后
要点:请务必准时或者提前到启蒙园等孩子放学。
当新入学的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陆续被家长接回去,但自己的家人没有来接的时候,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感。所以开学的第一个月,请务必准时甚至提前来接孩子。能够准时见到家人的这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担心与家人的分离。
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老师会加强和家长的联络。请家长和班级老师多沟通甚至也可与老师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比较合适。有的孩子会哭几天,有的是一周,有的是半个月,有的是一个月。不过,频率会从一开始的很长时间,到慢慢地想起妈妈哭一哭,而其他时间都可以正常的工作,或者吃饭,午睡前哭上一阵,孩子开始慢慢适应园所的生活。
在教室里,老师会在孩子无法投入工作需要抱抱时尽量地满足他,和孩子建立依附关系来给予他们安全感,并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段入园焦虑的时间,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的这一段时间里多些耐心,多些方法,多些与老师的主动沟通和互动,一起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勇敢迈出独立的一大步。
?您的学习会带动宝宝的成长,您的坚持和积累会收获喜人的成果!
们专注于:
以蒙特梭利为核心的0-6岁的儿童教育
家长教育师训中心我们提供:NIDO班:0个月-18个月的半日班;IC班:18个月-3岁的半日和全日班;CASA班:3-6岁的全日班;0-6岁的全蒙婴幼儿课时班;故事为核心的故事课、亲子故事会及绘本剧、亲子沙龙我们的,转,林老师-,胡老师-我们的台湾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甘肃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