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如镜,蔚蓝轻暖
草在结它种子,风在吹它的叶子
恬静而充满生机,晕染了芳菲
听一场风语低吟,看一世花开争艳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也是疾病的好发季节。从今天起,跟着中加一起,学习健康科普知识,做好慢性病管理。享受春天,提高生活品质!
那么,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你知道身体正处在危险中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早期预防,积极干预,远离慢性病。
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呈现出日益高发的形势,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慢性病已成为制约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慢性病的发生是各类危险因素不断积累的过程,既有可改变因素,也有不可改变因素。其中吸烟、酗酒、身体活动不足、高脂/高盐/高糖饮食、超重与肥胖等均为可控因素,应及早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主要危险因素1不合理饮食2缺乏运动3超重、肥胖4烟草、酒精摄入5情绪心理因素1.不合理膳食主要表现在高盐、高糖、高脂摄入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当前,我国居民表现为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食用油、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g/天标准。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达42.1g,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25~30g/每天的标准。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对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报告指出,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个大国中的第1位。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久坐人群与高身体活动水平人群相比,有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风险。一项在欧洲7国的大型调查显示,低身体活动频次的人群,在肿瘤、心脏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更高。每天静坐时间大于7小时与静坐小于1小时相比,显示出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风险、肿瘤风险。
当前我国居民也普遍存在着活动不足,静坐少动。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约21%~25%的乳腺癌和直肠癌、27%的糖尿病和30%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
3.超重、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内的若干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年时全世界约有13%的成人(男性11%,女性15%)肥胖。超重/肥胖的发生,造成众多不良健康后果,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肌肉骨胳疾患和一些癌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结肠癌)。这些病症造成过早死亡和严重残疾。随着身体质量指数的升高,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也随之提高。
4.烟草摄入吸烟可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3个吸烟者中就有1个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年。年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的《-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显示,吸烟是造成我国人民死亡的第2位危险因素。不管是直接吸入还是二手烟人群,都吸入了多种化学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作用于人体可引起各个系统相关的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等的发病产生影响。“二手烟”也会让妇女儿童特别青少年受到危害。已有充分证据证明:父母吸烟,尤其是母亲吸烟导致的二手烟暴露,会增加婴儿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的风险。
5.酒精摄入过度饮酒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因有害使用酒精导致万例死亡,占所有死亡数的5.3%。总体而言,用残疾调整生命年来衡量,由酒精导致的全球疾病和损伤负担比例为5.1%。酒精消费在生命相对较早的时期就会导致死亡和残疾。在20至39岁这一年龄组,所有死亡者中约有13.5%因酒精造成。过量饮酒还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肝硬化、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有害使用酒精是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可改变且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
6.情绪心理因素心理健康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包括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长期的精神压力、精神紧张、负面情绪等不良的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慢性病往往又伴随着躯体残疾、功能受损、负面感受,又进一步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负向循环。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
讲解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以及该如何进行日常运动管理
敬请期待
咨询热线
点击下方链接
开启您的健康之旅
医院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
终审:刘国磊编辑:若灿
供稿:邵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