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心理创伤的原因无外乎“天灾人祸”这两种情况。
天灾是什么?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就是天灾。它虽然是生理性的疾病,但是因为它传播力强,病毒不断升级,而且威胁生命,很容易激发出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或者激发出我们对不可知、不可控的未来的深度焦虑。
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创伤,这种创伤很容易发现和理解,也很容易治疗。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现在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其实也是一个集体性创伤治疗的过程。
那么人祸呢?
被父母抛弃、被虐待、重要亲人死亡、校园霸凌、暴力事件、父母离异,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熟悉并且很容易理解的。
但另外一些可能大家就不怎么熟悉了。
比如搬家、升学、转学。
可是这些在成年人看起来很平常的生活变化,真的对孩子有那么大的伤害性吗?
是的,确实会,但并不是绝对会。
像搬家、升学、转学这些看上去特别日常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在精神诊断和心理评估中,它们也都属于应激性生活事件。
所谓应激性生活事情,是指在个体生活中突然遭受到急剧的、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即易形成负性的心理应激因素,具有导致心理异常的致病性。
因为孩子的心理调控能力还没有那么大,在面对生活变化时还没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跟孩子多沟通,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甚至创造一些仪式感,让孩子跟过去正式告别。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新环境。
除了这些,我们最缺少常识、最容易忽略的是婴幼儿期的心理创伤。
例如精神科诊断术语中有两种严重的儿童心理创伤障碍大家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但一定见过,一种叫反应性依恋障碍,一种叫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
9个月以上的幼儿或儿童,经常情绪低落,很少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情绪;孩子很痛苦,但从来不向父母表达,不寻求安慰,即使父母去安慰他,他对父母的安慰也没有什么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爆发强烈的情绪,例如莫名其妙的愤怒,莫名其妙的悲伤,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孩子在外面根本不和人打交道,对同龄的小朋友都不怎么感兴趣,等等。
这类情况如果很严重,持续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反应性依恋障碍。这种问题通常在5岁以前就能够观察到,但容易被忽略。
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年龄很小的孩子,例如4、5岁,和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的成年人打交道,完全没有从陌生到熟悉的正常过程,把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当成自家亲人一般,自来熟的情况非常严重;孩子经常毫不犹豫、心甘情愿跟着陌生的成年人离开;或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经常不跟照顾他的成年人打招呼,就独自一个人离开了,等等。
这类情况如果很严重,持续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以上两种都是在儿童期爆发的心理创伤障碍。患有这两种心理障碍的孩子,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婴儿期和幼儿期极度缺少身体性的照料,或者是情感性的照料。
比如:
1
重要养育者很少给孩子积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