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
者
信
息
小伟,9岁,3年级男生
妈妈带来看诊
案例分享
小伟妈妈一坐下来就大倒苦水:
医生,我家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做个作业不是玩橡皮,就是戳铅笔。上课时喜欢插嘴讲话,而且老是去干扰别人。课堂作业永远留堂,家庭作业每天都要做的很晚,老师老来告状,同学也不喜欢他。我们为了他真是搞得精力憔悴了!去年听从了别人的建议,去机构做了一年的感统训练,好像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啊,麻烦您帮忙看看怎么办!
从母亲这儿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我开始跟孩子交谈。
孩子,你说说看在学校或者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麻烦了?需要我的帮助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想上课好好听,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脑子,很容易被外面的东西吸引。而且我也很想和同学友好相处,但他们好像都讨厌我,不喜欢和我玩。因为作业老完成不了,老师和妈妈都批评我!我感觉挺没劲的!
首先,通过交流,我建议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包括注意力检查、智商的测定以及情绪行为检查。
再结合访谈和评估,小伟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
其次,考虑到孩子已经3年级了,而且做过一年的感统训练,单纯的行为矫正和物理治疗可能效果不佳。
想想时间不等人,下半年小伟马上要进入四年级,学业的压力会更重,因此建议孩子药物治疗。
一周后妈妈带着小伟来复诊,母子俩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医生,太神奇了!我儿子这周简直就像换了个人:作业会自觉做,速度变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老师还建议班上孩子有类似问题的家长到我这儿取经,家里好久没有这么和谐了!
这一周我获得的表扬比我以前一年的都多!同学们也愿意和我玩了!
原来,我也可以成为好学生的!
知识科普
什么是多动症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是指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病因分析
ADHD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遗传度高达80%):
1.母孕期母亲吸烟、新生儿脑缺氧、脑缺血、剖宫产等;
2.家庭、学习和社会环境因素;
3.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
4.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
以上均会导致ADHD的产生。
危害普及
ADHD患病率在学龄儿童为3%-6%,男女比率4-9:1,常见于学龄儿童,但有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5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ADHD常常共患学习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以及适应障碍等,对患者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因此儿童精神科学者们普遍认为ADHD是一种影响终身的慢性疾病。
专家意见
其实,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诊断明确后主张以药物为主再结合行为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目前对该病存在的误区
×男孩子皮一点没关系,长大开窍了就会好的。
×吃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小孩子就是不听话,懒,老话说的好,不打不骂不成材。
医学指出
1.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病,就像始发于儿童时期的哮喘、癫痫一样。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干预和治疗,70%会转化为青少年多动症,50%会转为成人多动症。这些孩子读大学的比率比正常孩子要低的多,而且违纪违规、反社会的行为以及成人后离婚率、失业率都要比正常的孩子高得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药物确实有副作用,但要看利多还是弊多。如果不治疗,孩子始终处于负性评价之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低自尊,自信心不足,破罐子破摔。
3.孩子得了这个病,有生物学基础。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浓度太低,他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就像一辆宝马车,车是好车,但没油了,你让它怎么跑的快。而且这个病遗传度高达75%。
最后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个简明症状问卷。如果你家的孩子评价出来得分在1.5分以上,建议趁早给孩子做个评估,有的放矢。
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
评定说明
请按该儿童实际情况对以下每项问题作出评定,每项分四个等级:一点没有0分;偶尔有一点或表现轻微1分;常常出现或者较严重2分;很常见或十分严重3分。注意不要漏项。
1.撕咬东西
(包括指甲、手指、头发、衣服等)
2.做事情喜欢把持、操纵
3.容易哭或经常哭
4.容易被激惹
5.学习方面有困难
6.总觉得心神不宁
7.好破坏
8.说谎或者说些无中生有的事
9.好生气、噘嘴
10.容易感觉受到了伤害
总分除以10,即为最终得分。
得分大于1.5,则孩子有多动症可能。
最后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花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好好地培育,静等花开!
小知识
感统训练
通过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出的虚拟康复训练环境,包含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结合最科学的实物训练器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促进儿童大脑与体魄的发育。
联合门诊多动症专家介绍
方妍彤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主任医师,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杭州市科普作家。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北大六院进修,从事儿科各类疾病诊治工作20余年,专攻儿童发育行为学,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20篇,SCI共3篇。尤其擅长小儿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行为障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曹龙飞
四川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
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讲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论文1篇,擅长儿童多动症、情绪障碍、物质依赖等疾病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关于我们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是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开设的专科门诊。由杭州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骆宏博士亲自带领,联合儿科学、精神科学、咨询心理学、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打造成“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联合门诊现拥有博士6名,硕士4名,主任、副主任医师5名,心理咨询师14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1、多学科专家合作,儿科学、精神病学、咨询心理学、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家庭健康教育学等专家联合服务。
2、科学评估精准干预,与杭师大脑认知研究中心、杭师大心理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基于循证科学支持的专业性评估及干预方案制订。
3、开展综合治疗模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VR治疗、经颅磁刺激)、心理咨询、父母教育。
多动症、学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厌学、网络成瘾等。
医院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