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合作动力更为多元化,成效日益明显,类型更加多样化,如专题区域合作、跨区域园区合作和毗邻地区合作。研究发现,这几种区域合作过程行政分割的障碍表现为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方式,有利于达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专题区域合作通过成立城市间部门联席会议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开展利益协商,处理双方因合作意愿不一致、成本-收益平衡困难而产生的不合作道德风险。跨区域园区合作还涉及到持续的成本投入、利益分享,当前主要通过建立成本分摊、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缓解合作协议法律效应缺失造成的“合而不做”道德风险。毗邻地区合作既需要高位制定高质量一体化协调的准则和专业内容,也需要加强实体协调机构专班与地方之间的协调衔接,降低信息不完全的逆向选择和交易成本的道德风险。长三角;区域合作;区域治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陈雯(-),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本文通信作者。
杨柳青(-),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级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张鹏(-),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级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孙伟(-),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产出效率评估模型与关联机理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人口空间分布趋势预测及相关政策研究”()。1
引言
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分工基础上的区域合作,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这一竞争力,来自于一体化状态下流动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1],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得各类要素能够按照市场驱动,匹配到最契合的资源禀赋优势地区,形成高效的集聚规模合力和分工合作带来的超额收益[2]。区域合作因可能带来实际或期望的“经济社会利益”,被区域主义理论学者认为是一种“好的管治”[3]。按照尺度重组(Rescaling)过程理解,区域合作关系到各种力量在不同尺度上的不断去地域化和在不同区域里的再地域化[4],现有管治体系会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打破原来的空间-权力对应进行尺度重组,这一尺度重组过程,也是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的过程。而现实中,区域合作进程仍存在各种障碍摩擦[5-6],一方面,客观上地区间存在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差异,或因缺乏沟通平台导致交流不畅,从而因信息不完全出现不合作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合作过程中多方力量各怀“小九九”,担心谈判博弈成本增加、要素流失和让渡收益给对方,担心周边地区“搭便车”,担心成本分摊和收益分配不均,如此种种,都成为区域合作的拦路虎,出现不合作的道德风险,陷入不合作的路径“锁定”陷阱中[7]。解决路径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打破分割、促进合作,使合作红利远大于破除合作障碍付出的成本,且通过多元主体成本-红利识别机制,传导一体化的推动意愿,合作才有可能成立,一体化才可以推动下去。
从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开始,经过不断摸索,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形成了三级合作、统分结合的三级协调机制[8],省级层面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作为决策层,市级层面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作为协调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和重点专题合作组作为执行层(图1)。实践中在环保、科技、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专题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发展了一批跨区域园区,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点带面、条块结合,有力推动了一体化进程。长三角区域合作已成为政府文件及实践工作的主流话语,为研究区域合作的进程、障碍和治理路径提供了难得的素材。长三角区域合作如何展开,发展趋势如何?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间区域合作开展有何启示?文章针对以上问题,着重跟踪和梳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进展,结合区域合作及治理的新理论新视角,分析区域合作的现实问题和推动机理,以期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数据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田野调查及政府文件、合作简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提供)、政府官方媒体新闻等素材,从专题合作和跨界合作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基于成本-效益的博弈视角进行问题和症结判断。
▲图1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协调组织架构
Fig.1OrganizationalframeworkofregionalcooperationandcoordinationintheYangtzeRiverDelta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8]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工作简报绘制。2
长三角专题区域合作
专题区域合作,是单项工作和内容在不同行政区特定部门间开展的合作事项,主要解决各类事务和工作受行政局限和分割影响而产生的不协调和不落实的问题。年6月,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了包括交通能源、科创、产业、公共服务等12个专题的合作内容路线图和时间表,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按照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化推动区域合作。2.1专题的区域合作成效
长三角区域专题合作已有较大进展。公共服务领域,所有41个城市实现58个政务事项跨省“一网通办”和医保“一卡通”异地就医结算,异地居住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优质教育机构开始跨地域办分校,优质医疗机构开展跨区域远程诊治、人才联合建设;10座城市轨道交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