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一下,暑期就过去了,孩子们表示,根本没过够好嘛!
刚刚开学,孩子出现“假期综合症”,大家都可以理解,毕竟在家“放养”了这么长时间,正常孩子想一下子收心都很难,更别说ADHD孩子了。
ADHD孩子因为自身疾病的缘故,在学校里更容易遭受挫折和产生自卑心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理解、要体谅,但是学习却不会等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学期呢?咻!锦囊妙计来啦~~
1
和老师做好沟通
在学校,老师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不要把老师当成“敌人”。
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ADHD后,担心孩子会被歧视、被排挤、被孤立,担心老师的态度,担心这,担心那,所以选择不让老师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这其实并不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首先,这对孩子很不公平。
因为疾病原因,ADHD孩子会有很多的行为问题,如果老师不了解情况,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调皮、不遵守规则造成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歧视”,一种“区别对待”呢?长此以往,孩子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调皮捣蛋,自己学习态度差,自己是“坏学生”?
其次,也减少了孩子可能会得到的帮助。
在学校,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学校形成统一战线,取得老师的理解和帮助,那对孩子的好处是超乎想象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年印度上映的电影《塔雷·扎明·帕尔》,中文名叫《地球上的星星》,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美术老师,用自己的相信和支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让一个已经封闭了自我的阅读障碍男孩找回自信、创造奇迹的故事,由此可见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习与模仿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来的,模仿与强化同样是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ADHD孩子的社会交往往往会受到影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去参与和小伙伴的交往互动,让孩子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比如学习他们专心听讲、专心做作业的良好行为;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想法,如何遵守规则和约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想要参与的意愿,以及如何邀请他人等等。不管ADHD孩子能不能做到,这种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都是好的。
3
亲子互动
ADHD孩子非常容易将人激怒,所以家庭亲子关系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1)“没有东西可奖励”、“他都不在乎”、“奖励也没有效果”
当孩子对典型或传统的奖励没有反应时,我们则需要确定新的、有效的刺激物,比如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活动来逐渐代替物质奖励。或者,也可以询问其他家长或老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呦。
(2)“现在他做什么都想要奖励”、“没有奖励,他就不做事情了”
可以修正和调整奖励体系,比如由物质奖励逐渐转变为语言表扬等精神奖励。对于做作业拖拉,完成质量不好的孩子,如果能按时按量完成,家长的一句“可以去玩了”,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好的奖励了。
(3)“说了他不听”、“怎么说都听不进去”、“警告、威胁都没反应”、“道理他都懂,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出现以上问题时,就是家长和孩子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的典型例子。家长可以反思一下,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上课要好好听”、“不许做小动作”、“下课不要疯”、“不许打同学”、“回家赶快做作业”这些命令性非常强的话?不妨尝试转换成以下语句:“上课看着老师,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上课时把手放好,笔也放好”、“下课和你的好朋友好好玩”。
另外,家中所有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言行必须保持一致。行为治疗中,对可接受行为和不接受行为的应答必须自始至终保持一致,不一致的应答方式可能强化负性行为,强化不良习惯。
4
坚持定期复诊
学龄期儿童处于成长发育期,ADHD也是一类可能随着儿童生长发育而出现相应变化的慢性疾病,因此坚持治疗、定期复诊、重新审视治疗目标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复诊不应该仅仅解决开药问题,还要确保我们家长能了解这个阶段“药应该怎么服”、“服用多少”、“治疗还需多久”等等问题。定期复诊的作用还在于帮助医师及时掌握治疗效果、儿童症状和生长发育变化,跟进治疗计划是否实施,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方案调整。所以孩子返校之后,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定期回到临床复诊,对孩子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和疾病发展重新进行评估,配合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新治疗的计划。
以上开学小妙招您GET了吗?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每个ADHD孩子都能开心应对新学期。
感谢医院小儿神经科陈小璐医师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